如坐春风——与王泽鉴教授和夫人萩原保子座谈
发布日期:2010-03-31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从接触民法到现在,一直很崇拜王泽鉴老师,一方面他是我授业恩师杨立新教授的师傅,另一方面在学习民法的道路上我们都是看着王老师的著作成长起来的。早在两个月前就听说王泽鉴教授来到北大讲学,因为我去尼泊尔参加了个培训,无缘去聆听,终于等到恩师杨立新教授从台湾返回北京,于是在我们的恳请之下,杨老师终于带着我们约出王泽鉴教授共进晚餐,这对一个研究民法的年轻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激动的。与王泽鉴老师和杨立新老师这两位民法泰山北斗一起边吃饭边聊民法学 问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个晚上都仿佛沉浸在春风之中。现在我将大致情形记录下来以飨读者。
其实,这本是恩师杨立新教授一家宴请师傅王泽鉴老师及其夫人的家宴,一来,杨老师禁不住我们想见见师爷爷的央求,二来我们几个杨老师的博士写毕业论文在即,老师也想让这位泰斗指点一二,三来王泽鉴老师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而且是一位平易近人的法学教育家,因此杨立新老师和我们师徒数人摆下盛宴和王泽鉴老师与萩原保子女士共进晚餐。
晚上五点多,我与杨立新老师开车前往北大迎接王泽鉴老师和夫人,天刚刚黑的时候,我终于见到了他们。王泽鉴老师个子不高,带着圆圆的眼镜,慈祥而又严谨,普通话说得很好,说话的时候和声慢语,谈法律问题的时候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没有什么他老人家没有仔细研究过的,每谈一个民法问题,他都会引章据典,每个知识点都发人深省。
杨老师着开车,王泽鉴老师坐在他身边,我陪着师奶奶——萩原保子坐在后面。王泽鉴教授的日本籍夫人国语说的实在是近乎完美,而且她雍容华贵,和蔼可亲。在和师奶奶的聊天过程中,得知王泽鉴老师一家笃信基督教,每周日一定会去教堂做礼拜,她非常高兴的告诉我,昨天在家里刚给两个“家人”做过洗礼。后来才知道这两个“家人”并非真正的家人,而是在教会熟悉的两个本地信仰基督的普通人,师奶奶和王老师亲自为他们做了洗礼,送给他们祝福,称他们为“一家人”。博爱至此,令人唏嘘不已。
师奶奶一道一直在传播福音,当我问及信仰的重要性时,她说,不能否认人是有欲望的,权利地位越高,欲望就越大,欲望越大就越危险,尤其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们,被欲望支配是很可怕的事情,她说,阿扁被当局监禁就是因为他在位的时候欲望太多,做了坏事。师奶奶说,信仰是一种免疫剂,帮助权高位重的人把持住自己,给需要鼓励的人以希望,因此有信仰的人常常会很快乐。萩原保子女士可不是花瓶,她在台湾很有名气,是主妇联盟的核心人物,早在十几年前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环保运动在全世界都很有影响,王泽鉴教授常说,在台湾介绍自己的时候都会说“这位是萩原保子女士的先生”。
在车上,王泽鉴老师高度赞扬了中国大陆法制建设发展的速度,尤其是民法领域的人格权法和侵权行为法发展迅猛,已经超越了台湾当今的水平。王老师很羡慕大陆的法学研究状况和条件,他说大陆人多,案源也多,有了好案子,大家一起研究讨论对法律的发展极有帮助。王泽鉴教授对杨立新教授所编著的《侵权行为法》很感兴趣,他认为该书已达到很高的层次,对侵权责任法的制定有很大影响,他说等明年要修定一下早年完成的侵权法专著,到时会借鉴杨老师的这本书,杨立新教授对王泽鉴教授的谦逊表示非常值得做学问的人学习,如此大家,却如此虚怀若谷,真是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谈着谈着不知不觉到了杭州菜馆。
杨老师和师母带着小师妹陪同王泽鉴教授和夫人落座后,我们大家纷纷拿着王老师出版的“天龙八部”请王老师签名留念,王老师仔细询问我们的姓名后一一题字留念。我们作为徒子徒孙非常自豪能有如此法学泰斗作为导师,王老师的民法学八部重要著作已经完成,恩师杨立新教授的“天龙八部”只差一本债法(明年出版)也即将完成,他将成为中国大陆首位完成八部民法著作的学者。闲话少叙,饭局已经开始。
王泽鉴老师和我们边吃边谈,他首先依次询问了我们的博士论文题目,并挨个点评。他对于杨立新教授给我们定的题目很是满意,他始终坚持侧重学生在理论创新中联系实际案例,要做到法律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他认为博士毕业论文选的题目应该是面对解决现实司法中存在的问题的。王泽鉴教授对我的博士论文题目评价很高,认为的确是要解决中国大陆所缺少的法律制度,如果完美的完成的话,会对实际法律操作产生重大影响。他同时指出,既然要结合实际,那么论文就要展开,不仅要进行大量的实际考察,而且要跳出法律范畴,结合刑法学、社会学甚至经济制度学来思考,这样的论文才能有更高的价值。王老师得知明年我将去台湾学习,他提出台湾的立法和相关资料是很重要的,希望到时会善加利用。
王泽鉴老师尤其对正在写博士论文的同学强调两点最为关键:
第一,博士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个积累的过程。有了好的题目之后,要准备一张大纸,写出大致提纲,然后要琢磨出具体的提纲,逐渐具体化成小的章节,将自己的想法有条理有逻辑的写在纸上,思考问题和查找资料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不停的修改,找出最为完备的写作思路,最后成熟于心,然后才能动笔。
第二,也是最为关键的,在写作结束之后,要重新拿出时间来阅读写作过程中所查找的资料。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重新修改论文。其实写作中准备的大量材料就好像是沏茶的茶叶:泡茶第一遍味道是出不来的,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茶的味道才慢慢显现出来,这样修改的文章才有味道。
在座的同学都非常感谢王老师对我们论文写作的关心和指导,大家频频举杯祝福王老师和夫人身体健康。王老师此时问起我的小师妹(杨立新教授的小女儿)名字来由,小师妹叫杨丁尼,王老师说莫非是《民法大全》的编著者查士丁尼的“丁尼”么?杨立新教授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说这个名字是寄托着一个民法学家对未来的期望。王泽鉴老师很是感慨,他立即对大陆法学发展小师妹前途做了祝福,并送了小师妹签名书籍作为鼓励。
杨老师的夫人,我的师母尹燕是北大法学院的本科和硕士,是人民大学的博士,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位婚姻法学博士,她同时也是王泽鉴教授的崇拜者。师母向王老师表达了早期阅读王老师书籍的感受,王老师很高兴并邀请杨立新老师和师母有机会一起去台湾讲学。
在吃饭期间,我们大家轮流向王泽鉴教授请教民法问题,我当时问的是王泽鉴教授提出的“法之极,恶之极”的观点。王老师说,大陆法国家虽说有法典,法律制度相当完善,但是如果僵化适用不考虑案件实际情况的话,那么这些过细的法律就有可能成为公平正义的绊脚石,我们要学习普通法国家对法律的衡平适用,灵活适用才能更好的维护人民的权利,眼光不能僵化单纯的去完备法律具体条文,而是要更多的吸收两大法系优点。
王泽鉴教授对法律学习者的外语水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习人格权法的学者应该去学德语,因为很多德文法学名著是只有看原文才能真正理解的;要是学习商法那么就应该学好英语,仔细研读美国名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王老师一生都在学习,他精通德语、英语、日语等数个国家语言,尤其是在跟从卡尔·拉伦茨教授学习民法时受益良多,这都是得益于王泽鉴教授精湛的外语基础。
王泽鉴教授对建筑艺术也很感兴趣,他多次提到索菲亚大教堂。索菲亚大教堂是君士坦丁王朝的基督教标志性建筑,意思是上帝智慧的意思,直到被穆斯林在15世纪占领,在旁边建立四个高大的伊斯兰塔尖。据说当时俄罗斯民族刚刚独立,正在寻找国教之时,看到索菲亚时顿时震惊,沙皇立即皈依了东正教,由此可见建筑艺术力量是十分巨大的。王泽鉴老师说,站在索菲亚里面注视着四周的伊斯兰尖顶真的会深深体会到文化交融之感,从中可以领悟到太多的沧桑和感情。俗语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王老师鼓励我们多出去走走,开拓视野,对未来很有帮助。我们既钦佩老师的学问又羡慕老师的阅历,在王老师的描述之中唏嘘不已。
直到深夜降临,这顿饕殄知识盛宴才结束。在送走王泽鉴教授和夫人之后,我想到了孔子对老子的评价,子曰,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王泽鉴教授生性之淳朴,学识之渊博,兴致之高雅,可谓人中之龙。与王老师一席话,如坐春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将追随他的步伐,继续走在民法研究的漫漫路上。
(作者朱 巍)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