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校训 坚定信仰 完善人格
发布日期:2012-09-13 来源:西北政法大学网站  作者:贾 宇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2级学生的开学典礼。我代表学校师生员工,向同学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西北政法大学大家庭的一员了。你们即将在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古都长安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大学生涯。陕西是全国人文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历史博物馆”,尤其值得给同学们一提的是,陕西也是中华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而出于历史机缘的巧合,在我们的校园里,张汤墓遗址上的廉亭和张汤墓遗址陈列馆已成为我校独有的法律文化景观。

我校是一所继承着革命血脉,办学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学校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人1937年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高级干部学校——陕北公学。1941年成立了延安大学。1949年,延安大学奉命南迁西安,历经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部学校、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几个阶段。1958年成立了西安政法学院,不久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学校从此开始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历史。文化大革命中学校被迫停办,1979年恢复办学,同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成为司法部所属全国五大政法学院之一。200610月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从此揭开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我校从1937年建校,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雄厚办学实力的高水平大学。现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拥有法学、哲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点,25个本科专业。与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1年,顺利通过“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评审。2012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取得了全部“三个类型”基地的实施资格。我校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的开放办学理念正在逐步得到贯彻。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典礼,是你们走进大学的第一堂课,也是你们传承和发扬西法大精神的第一堂课。作为你们的老师和朋友,我给大家上的第一课是——恪守校训、坚定信仰、完善人格,希望对同学们的成长有所帮助。

恪守校训,做学校光荣办学传统的传承人。

校训,体现着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既是学校内在灵魂的高度凝练,也是学校传统的历史积淀;既是学校风貌的精神标志,也是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与道德规范。我校的校训是“严谨、求实、文明、公正”。它的具体含义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文明的道德情操,公正的法律价值。体现了严谨的科学精神、求实的传统精神、文明的时代精神和公正的法律精神的结合,大学精神的普遍性和政法大学特殊性的结合,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具体来讲,“严谨”体现了治学、办学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求实”体现了对老延大和延安“实事求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文明”体现了时代精神和道德风貌;“公正”体现了法律价值和法律工作者的基本道德准则。这是一代代西法大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值得每个西法大人用毕生时间去思索和践行的人生指南。

在同学们迈入学校之初,我希望大家恪守校训,铭记光荣历史传统,成为这样的一批人:“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这是1937年毛泽东同志对我校的前身——陕北公学师生的期望,也是学校对全体西法大人永远的期望。

坚定信仰,做有“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的优秀公民。

这四句话十六个字,是具有西法大特色的育人理念。前不久,我把这几句话送给了你们刚刚毕业远行的师兄师姐们。今天,我再把它送给你们,是希望从同学们入校开始,就坚定信仰,终身致力于成为这样的优秀公民。

什么是“法治信仰”?法治信仰就是要信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国策。在这个国家走向强盛、社会急剧转型、思想多元碰撞的伟大时代,我们应当深刻地认识到,坚持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60多年的执政过程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后确定的治国方略。我们信仰法治,就是信仰人性将得到弘扬,信仰权力将回归人民本位,而不再被滥用。尽管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对权力的屈从与崇拜,对人性的压抑与忍耐等几千年的专制文化糟粕仍需要法治信仰的大浪去淘洗。在现实的中国社会,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社会,只有坚持法治信仰,才不会迷失正义的方向。我们西法大人,应该是改变这种现状的积极践行者。所以要求我们的同学们,将来成为政府官员,要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成为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公安干警,要恪尽职守、依法办案;成为企业家,要回馈社会、守法经营;作为普通公民,要依法行事、依法表达诉求。能做到这样,我们就是国家法治进程的推动者;我们的言行,就是对学校法治信仰精神的最好诠释。同时,做为西法大人,还要将我们的法治信仰理念向社会广为传播,用我们的法治理性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整个社会都信仰法治。因为我们要懂得,在当今的中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维护人民的幸福安康,只能走依法治国之路,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什么是“中国立场”?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确立以强烈的责任感来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立场。坚持中国立场就是我们爱国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轻易接收到来自全球任何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既可以学习到西方先进的法制和文化,也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对我们国家不怀善意的观点和言论。因此,爱国主义在任何时代任何场合都是需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我们相信,全人类存在着美好的普世价值,我们向往世界大同;但我们也要明白,当今的世界,仍然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不要轻易为那些听起来很美好、实际上很自私的说辞所迷惑。维护国家利益、坚守国家立场,仍然是保护本民族人民利益的基本保障。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法律人,我们一定要有坚定的中国立场。如果没有中国立场,而是站在消极的评论者和社会的破坏者的立场来对国家、政府和社会说三道四、讽刺挖苦,甚至恶意攻击,那么就注定了他在中国的发展中不会有什么成就。你可以借鉴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以促进我国的建设进程,可以针砭时弊,提出积极的建议意见,但我们必须始终站在国家的建设者和主人翁的立场之上。只有把自己认同为中国的建设者,把自己放在肩负使命的主人翁位置,你才可能发表出真正有价值、能够有利于祖国和人民的真知灼见,你才会在神州大地上找到自己的发展平台,你才能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什么是“国际视野”?就是在坚持中国立场的前提下,拓宽视野,放眼世界,深入了解国际发展情况和世界各国的制度文化特点,不做井底之蛙,适应国际联系日益紧密的趋势,取彼之长,为我所用。同学们作为生活在互联网上的“新新人类”,应该很清楚,尽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利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发展道路,但在机制力量和科技力量的双重推动下,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已经由历史上的分散的区域性发展转变为具有整体关联性的世界发展,“地球村”的居民已经成为命运共同体。在这个背景下,各国之间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也正在形成一种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国际视野”既有助于我们吸纳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成果,并将它们转化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又有助于我们在“地球村”中广交朋友,多结伙伴,在扩大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谋求人类共同的福祉。有了“国际视野”,真正做到博览古今中外,吸取各方之长,你的眼界才能更加开阔,思维才能更加活跃,人生才能更加精彩。

什么是“平民情怀”?坚持平民情怀,就是要坚决抛弃虚荣、虚幻的“精英意识”,不论身处何位、身在何处,始终保持做一个普通百姓的自我认同;坚持平民情怀,就是要真诚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自觉尊重维护普通百姓的各种权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提升普通百姓的生存质量为己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是由一个个普通的民众组成的。平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取得的每一个伟大成就,都是无数普通民众智慧勤劳的结晶。现阶段的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来了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足,也带来了腐朽的“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不少年轻人过于痴迷物质享受,推崇“高富帅”、“白富美”,羡慕“官二代”、“富二代”,追捧所谓的精英而忽视广大普通民众。这种观念的错误就在于没有真正理解民众的价值和力量。大家所熟悉的“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平民中的伟大人物,让我们反思这个社会的冷漠的和不信任的时候,更加真切地认识到,应该将重建良善社会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底层,把更多的精力、热情投放在基层。这也就是我们倡导“平民情怀”的出发点。我们要敬畏平民的价值,敬畏老百姓创造无数伟大成果的聪明智慧,敬畏老百姓让人动容的纯真善良,敬畏老百姓震撼心灵的深情大爱。敬畏平民就是敬畏历史,思考平民的命运就是思考民族的命运;我们还要以毕生智慧和心血,致力于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在服务群众中成就事业,升华人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甘当平民,了解平民,你的思想才能深刻,你的行动才能有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风雨,成为领导中国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带领中国人民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他从成立之初起,就始终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和人民利益紧密相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路线,坚持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血肉相连。我校“立身为公、学以致用、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办学特点,我们倡导的“平民情怀”的育人理念,也是对这条成功路线的最好诠释。

完善人格,做对社会有益的人。

不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事业,归根结蒂,都是做人。司马光曾这样评论才华和品德的关系:“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这就是说有才无德不仅不会成为人才,反而成为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的小人。英国著名学者培根也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砥砺品行,完善人格,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首要任务。我希望大家既要追求自由而又遵守规则,既要张扬个性而又融入集体,既要充满激情而又富有理性,既要专心学业而又关注民生,既要善待自己而又尊重他人,既要坚持真理而又求同存异,既要有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又要有广博的恻隐之心,既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又要有仰望星空的情怀,既要有积极进取的雄心又要有超脱恬淡的心态。

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我以为,要处理好两个基本的关系:一个是与物的关系,一个是与人的关系。处理好与物的关系,就是要乐于享受有限的财富,善于控制无限的贪婪。请同学们记住,钱财永远是身外之物,物质和感官享受给人带来的满足感,总是短暂的,而且会随着欲望的满足而递减。一个以人格换取物质的人,不论他拥有多少财富,处在多高的地位,都算不上是一个成功的人,因为他已经背离了做人的底线。按照霍曼斯的边际效应理论,更多的财富并不能带给人更多的快乐。所谓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翅膀上坠了金子的鹰是飞不高的。我衷心希望我亲爱的同学们,在物质追求方面能够量力而行、随遇而安、知足常乐、乐善好施。这样,你当官就不会是个贪官,创业就不会违法乱纪、胡作非为,当个普通公民,也会自得其乐,绝不会铤而走险、人为财亡。处理好与人的关系,还是我以前常说的三句话,“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看人长处”,你看着别人就顺眼,就能与人处好关系,就懂得用人所长。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懂得与人友好相处的人,才能成大事。懂得用人所长,你也就拥有了领袖的素质。“帮人难处”,就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一定要伸出你关爱援助的手。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你帮他,他不一定会记得你。在别人有难的时候你给予了帮助,人家会记你一辈子的好。在你有困难的时候,人家也会同样帮助你,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记人好处”,就是要常怀感恩之心。要知道,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每一点进步、每一滴收获,都离不开父母、师长、家人、朋友的帮助。永远记得别人的好,才能每天拥有阳光,每天都有朋友相伴,终生都有幸福相随。当然,完善人格还包括其它很多方面的内容。但不论同学们选择从事什么工作,从你们现在开始做人生计划的时候要记住,最基本的前提是要做一个好人。我们可以做不成伟人、名人,那是极少数人才能做到的,但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好人。

同学们,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三大乐事之一。看到你们满怀着青春活力走进校园,希望你们牢牢把握人生最美好的这段时光,尽情放飞理想,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栋梁之才,和学校一起见证中国依法治国大业发展的壮美画卷。

谢谢大家!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