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那些事儿
发布日期:2014-01-09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刘桂明

说起中国的四大名著,大凡中国人,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财富多寡,不论文化水平高低,都不会感到陌生,似乎都能说个大概。可以说,因为妇孺皆知,因为耳熟能详,其中的人物故事、风土人情、情景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当然,因为各自观察的视角不同,表达的方式各异,因而得出的答案也各具特色、各显风采。

《合同法那些事》一书作者张兴彬律师,别开生面地站在法律的角度来分析四大名著,让今人从合同法的视野来回望相关典故,着实让人耳目一新。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发现本书在表述用语方面特别有创新。书中使用了不少流行于当下的网络热词,给古朴的原著典故赋予了时代的气息,让读者对远去的故事产生一种亲近感。本书在篇章结构上也特别有创意,把名著典故、合同风险与案例评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在轻松的语境中了解了原本严肃的法律知识,世人因此也会改变过去对法律书籍和法律人刻板的印象,知道法律原来也是可以这样解读,知道法律还可以写得这样好看。应当说,本书作者体现出来的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正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

这使我联想到,不管什么行业,不论什么专业,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人云亦云是没有出路的。要想进步,要想发展,都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紧跟时代节奏的创新!律师业同样需要创新。我国律师业恢复重建3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今全国律所近2万家,律师人数已达23万之众。当然,尽管律师的基数在不断地扩大,但与社会大众对律师业的期望值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所以每一位律师都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梁启超曾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这句话也是对律师们的希望,以公平正义为生命力的律师业,必须勇于担当起社会责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创作思路是极为珍贵的,他让法律书籍充分地接到了地气,使之不再只是业内书籍而被社会大众束之高阁,敬而远之。本书对普及民众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都有着正能量的促进作用。正如《人民日报》刊文称:“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为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或重点任务,需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让法律制度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形成了一整套健全的、为全体公民所遵从的法律制度,才是成熟的国家、成熟的民族。”因此为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普法宣传,推进法制教育,都需要类似的民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出现。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