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发布日期:2019-12-31 来源:法制网2019-12-31

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涉外法治宣传”学术研讨会于近日在北京举行,法制网、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参与协办,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孝汉等嘉宾出席会议。此次会议是国内首次就中国法治国际传播开展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围绕中国法治国际传播的现状、挑战与对策进行对话交流,为我国向世界传播中国法治建设成就、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提供了有益启发。

 11.png

会议现场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副校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要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十九届四中全会也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政法大学成立了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发挥中国政法大学的专业优势,以创新的模式服务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

 22.png

时建中副校长致辞

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院长黄进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刻认识和充分肯定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向世界推介中国法治实践、传播中国法治声音、讲好中国法治故事。这不仅可以展示中国法治的进步,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且可以推进中国法治与世界各国法治的比较和互鉴,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做出贡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才刚刚起步,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在内容建设、载体选择、方法更新、技术支持、管理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中国法治国际传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黄进教授介绍说,为了给予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理论支撑、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中国政法大学于2019年成立了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该研究院将致力于全面依法治国的科学研究、智库建设、传播推广、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正是研究院的重要工作领域。研究院支持的项目,英文网站China Justice Observer目前已成为海外了解中国司法实践的重要信息渠道。研究院召开本次研讨会,希望搭建一个跨界交流平台,汇集政法领域与国际传播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从业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交流,共促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

 33.png

黄进教授致辞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主任表示,中国智慧法院的建设成就已取得显著的国际传播效果,赢得了国际同行的称赞。南非首席大法官、新加坡首席大法官、美国犹他州首席大法官、世界法院管理协会总裁等都曾在各个场合表示,中国法院是世界法院信息化的领导者,中国智慧法院建设一定能够为提高司法公正与效率发挥巨大作用,为未来法院发展提供典范。为此,我们还需进一步做好向海外传播我国法治成就的工作。我们应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之下,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如何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应通过中国法院的经验,为世界法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4.png

许建峰主任致辞

中国政法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暨双一流建设办公室主任霍政欣教授表示,法治是一种国力,法治的对外传播则是国力,特别是软实力的对外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但国际社会是否足够了解与理解,还有待探讨。一方面,我们要国内宣传与国际传播联动,在国内法治宣传时要有国际传播意识;另一方面,我们要研究如何让植根于中国文化的中国法治建设成就,能够精准地被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世界理解、认识和尊重。我们需要在对外传播的时候,真正去了解不同文化、不同法治背景和不同语言逻辑。我们要用世界听得懂的逻辑和思维进行传播,这需要社会、民间和一个个鲜活的普通中国人参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吗?我们应该有信心。

中国国际电视台 (CGTN)主持人邹悦先生表示,我国当前国际传播在法治建设方面还有待提高。为做好传播工作,我们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一是要把事实和道理讲清楚,二是要争取公众的理解和舆论的支持。所以,就不能仅从学理上进行分析,还需要向大众传播这背后的道理。要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办法是讲故事,用故事传达道理是最直指人心的办法。法治本身是规则性的、理性的,如何将法治以故事的方式诉诸情感,以生动的方式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以故事打动人心,这是我们法治国际传播中需要考虑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刘琛教授认为,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提升中国法治国际形象,关乎中国国际发展,已经从必要性上升到迫切性。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1994年美国对华301调查、2018年3月美国对华征收600亿商品关税,根源在于其没有正确认识到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付出了切实的努力,也根源于我们忽略了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提升中国法治国际形象这样的软实力。自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需要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是通过遵守国际规则与勤劳努力才取得了这样的成就,而非任何不正当竞争手段。我们要让世界各国认识到,支持中国就是支持公平正义。如果我们不能够把我们的法治故事讲好,我们就错失了世界对中国关注这样一个历史机遇。如果我们没有意愿、没有能力讲好中国法治的故事,提升中国法治的国际形象,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人民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就会承受不该有的压力。

法制网总裁万学忠先生表示,中国能够与国际对话的领域中最主要一环是法治,因为法治是人类最可能具有普世意义的一种价值。习总书记曾指出,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该论述是中国和西方法治对话的基础。中国的法治在进步,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应该把我们的点滴进步告诉给他们,让其知道中国正在朝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努力,取得了哪些进步。我们应在不同层面有计划地与世界交流,在学界之间、司法机关之间、议会之间、媒体之间组织交流。法制日报社去年成立了全面依法治国智库,报社编委会也明确要求其选题应具有国际视野,这对我们的国家利益及法治建设的走向非常重要。

环球时报英文版常务副主编陈平表示,我们应当制定有针对性的中国法治国际传播策略,使我们掌握话语权,而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当前主要的国际传播媒体都面临人才短缺的状况。法治国际传播人才首先要热爱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其次要精通至少1门外语并具有国际传播的技能,能够写出正确、流畅并符合外语读者阅读习惯的文字,用对方的语言把我们的观点讲清楚,把我们的故事讲明白;再次还需要懂法律,如果没有法律背景,将很难把法治的话题报道好。为做好人才储备,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可以培养具有外语+法律+传媒三合一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副院长赵健表示,中国仲裁的对外宣传是中国法治国际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仲裁具有民间性、契约性、专家裁判、全球执行等特点,这意味着中国裁决可以更多地走出国门,走进外国法律界的视野。因此,加强中国法治国际传播,也应当加强中国仲裁对外宣传。我们应当发挥仲裁机构外国仲裁员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将仲裁机构境外分支发展成为中国仲裁对外宣传的重要支撑,仲裁机构也应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提出中国的方案。

元合律师事务所主任贾一鹏表示,他在中美两地同步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中,深刻感受到中国法治对外传播的重要性。事实上,在知识产权的某些领域,中国已走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前面。中国目前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表现方式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出现,中国也因此更早开始考虑如何对这些新生事物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从而更早探索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为此,我们应当派遣人才出国学习交流,优先介绍中国法院的案例,特别是将知识产权案例介绍出去,将其翻译成多国语言;我们的理论也要跟进,这样才能真正在世界上产生影响力。

北大法宝企业法务事业中心总监李川东经理分享了中国法律法规英文翻译的情况。全国人大法工委、前国务院法制办、商务部等组织翻译了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近日全国人大法工委成立了法律英文译审专家委员会。这些都是有益探索,但其成果大多未在互联网上发布,海外受众难以获得。海外对中国法律英文版的需求非常明显,我们应当协调好官方翻译和商业机构翻译的关系,积极利用社会力量推动中国法律法规的外译。中国法治国际传播的研讨应当定期举行,以协调各界工作,制定统一规划、供国家决策机构参考,并充分发挥民间力量。

55.png

                                    与会人员合影

嘉宾发言后,与会人员在座谈环节也纷纷发言,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探索经验和多视角的看法。最后,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院长杜新丽教授在总结致辞中再次表示,我们要把中国的法治故事讲好,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责任编辑:马毓晨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