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成国际法沙龙”(2022年第1期)暨创新论坛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2022-01-14 来源:中国法学网

2022年1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私法研究室和国际私法创新工程项目组承办的菁成国际法沙龙(2022年第1期)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创新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办公楼三楼会议室成功召开。论坛两单元的主题分别为“美国外国主权豁免实践的新动向”和“跨国文物追索的理论与实践”。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东南大学、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嘉宾参加了本次论坛。2.jpg1.jpg

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翟国强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陈国平和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教授黄进致辞。

陈国平书记指出,在我国高度重视国际法研究的背景下,“菁成国际法沙龙”的举办具有重要意义,期待与中国政法大学等机构在未来有更多、更好的合作,共同推进中国国际法学的发展。黄进会长指出,本次论坛讨论的两个问题是国际法学界和相关实务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希望与会者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方案,为国家应对相关案件提供智力支撑和理论支持。

黄进会长在致辞中分享了六项基本判断和三个路径选择。六项基本判断分别是:第一,主权豁免或者国家豁免仍然是一项习惯国际法原则,该原则派生于国家主权平等,是在长期国际实践中形成的,并且为世界各国公认。第二,在国际上绝对豁免与限制豁免这两种立场和主张都存在,这是不可否认的,限制豁免还没有形成为习惯国际法规则。第三,各个国家都肯定主权国家享有豁免是一般原则,不予豁免是例外。第四,关于国家豁免的国内立法主要是英美普通法系国家所为,大陆法系国家相对较少。第五,解决国家豁免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制定国际公约。第六,我国应加快制定国家豁免立法。对此,黄进会长提出了三种选择路径:第一,批准《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第二,修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第三,制定专门的国家豁免法。其中第一个选择尚需时日,而第二个选择实施起来相对困难,难以对国家豁免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的规定,制定专门的国家豁免法则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选择。

第一单元的主题为“美国外国主权豁免实践的新动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研究员廖凡主持,由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庆明主讲,题目为“尼克松访华以来中国在美国的主权豁免实践”。本单元有五位评议人,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兼双一流建设办公室主任、教授霍政欣,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廖诗评,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叶研博士、外交学院副教授王佳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刘洋博士。

在发言中,李庆明主要分享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改革开放以来美国法院审理的涉华豁免案件类型;第二,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对涉华豁免案件的措施;第三,豁免诉讼中的主要问题。在第一个问题中,李庆明从《中美资产协议》和旧债券诉讼谈起,列举了中国中央政府及其部委、地方政府被卷入的在美国法院的管辖豁免案件,涉及商业行为例外、侵权例外、仲裁例外、征收例外等的适用,也简要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美国被诉的管辖豁免案件,还讨论了涉华执行豁免案件。在第二个问题中,李庆明从政治和外交手段、法律手段、民间团体、舆论以及和解五个角度分享和分析应对涉华豁免案件的措施。在第三个问题中,李庆明就如何看待诉讼、如何应对诉讼、主张豁免的主体、善意履行条约、依法行政、证据开示与全流程合规以及法律人才培养等进行了分享。

在评议环节中,各位评议人分享了他们的精彩观点。霍政欣教授提出,与美国进行法律斗争的前提是要清楚、详实地了解美国法律的情况,李庆明副研究员的梳理、分析基于美国法和案例,很有说服力。廖诗评教授分析了美国法语境下可以主张豁免的主体、司法认知、征收例外问题。叶研博士讨论了国家豁免涉及的三个层次的问题:在国家豁免问题上美国法有哪些实践,中国在国际法层面享有哪些权利,以及在中国法层面我们应该怎么做。王佳副教授针对政党豁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刘洋博士指出国家豁免是典型的政法问题,在李庆明副研究员扎实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政治因素是否影响国家豁免的司法处理,以及怎样影响的问题。同时,对中美关系中的法律问题的走向可有宏观想象和判断。在随后的自由讨论环节,东南大学易波副教授也分享了部分案例的研究心得,引发了在座专家们的热烈讨论。

第二单元主题为“跨国文物追索的理论与实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科研外事处处长、研究员刘小妹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学院博士研究生陈锐达在这一单元发言,发言题目为“跨国文物追索的国际法前沿问题观察——以国家豁免为中心”。本单元的评议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南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傅攀峰。

陈锐达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当前文物返还最新的法律与政策动态;第二,跨国文物追索的国际私法新疆域;第三,跨国文物追索的国家豁免问题。陈锐达介绍了当前跨国文物追索与返还情况,讨论了跨国文物追索诉讼中涉及到的国际私法问题,尤其是识别、诉讼主体资格、管辖权以及法律适用问题、国家作为跨国文物追索的主体所面临的国家豁免问题。

在随后的评议环节中,孙南翔副研究员从文物追偿的背景、如何把客观事实的语言转化为法律语言和豁免问题三个方面分享了心得和体会。傅攀峰助理研究员从管辖权的正当行使角度进行了点评。在自由讨论环节,霍政欣教授、刘洋博士也作了精彩发言,生动的讲述引来会场中的阵阵笑声。

闭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教授刘静坤主持。刘静坤教授谈到了三点意见。第一,在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关系方面,国内法的“国际化”问题值得关注,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实现国内法和国际法的有机融合,完善国内法的“工具箱”。第二,在国际法领域,有必要加强习惯国际法的研究,在国内争议领域寻求习惯国际法的理据。第三,加强国际法领域正当程序的研究,通过国际公认的正当程序解决争议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柳华文在总结中谈到,“菁成国际法沙龙”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国际法所创新论坛的成功举办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这是新年新气象。近年来国际法的重要性、国际法的研究和运用的意义越来越凸显,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在维护国家立场、参与涉及国际法的司法实践、仲裁实践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国际法学者承担时代使命是责无旁贷的,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最后,在新年快乐的祝福声中,“菁成国际法沙龙”(2022年第1期)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创新论坛圆满落幕。

责任编辑:郝魁府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