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法学日新教学系列论坛第七期:法治人才培养与法学教材建设
发布日期:2022-11-15 来源:吉林大学法学院

1113日,吉大法学日新教学系列论坛第七期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法治人才培养与法学教材建设”为主题,先后由法学院院长何志鹏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管理与法律事业部姜洁副主任、法学院房绍坤教授、法学院闵春雷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徐昊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聂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旭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管理与法律事业部法学分社程传省副社长做了精彩分享。论坛由法学院副院长刘晓林教授主持,来自多所院校的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何志鹏院长指出,教材出版应该尽量缩短周期,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在更广泛的领域运用不同范式和模版,让我们的教材更具新颖性和独创性;另外可以考虑出版一本图文并茂,代表中国法学教育前沿的法学通论,助力法治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管理与法律事业部姜洁副主任从对教材的认识、国家对于法学教材建设的规划、法学教材建设正在做的事情出发,梳理了我国党中央对教材的规划过程,指出法学教材的编纂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二十大提出马工程为主要高校教材,高校教材应该遵从总书记的指示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介绍了马工程教材涉及专业、编写方式和审核方式创新等方面内容。

房绍坤教授从教材的编写角度出发,提出教材的编写者应该具有丰富的本科教学经验,教材编写的标准应该是“教师有的教,学生有的学”;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教材则需要学校和出版社统筹考虑,要注意编写契合学生需求的教材,从版式设计上给学生留有做笔记的位置;教材中要添加一定的拓展资料,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闵春雷教授从教材的使用者、参编者角度,认为教材应发挥培养德法兼修的人才的作用,注重教材的规范化,尤其是本科教材应注重体系性、基础性、前沿性,注重基本知识和法律信仰的培育,兼顾传教和育人;教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更应当体现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另外,闵老师建议提升教材在考评业绩的分量,因为撰写教材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教务处副处长徐昊教授梳理了法学院教材建设的情况,指出教材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剧本,一方面可以做好教材内容上的创新,包括最新的理论、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新的实践成果;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教材的新形态,实现教材和课程一体化,将教材与数字化相结合。

清华大学法学院聂鑫教授认为马工程教材的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以此基础,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体系,打造具有个性化的辅助教材。研究生使用的教材,可以是介于教材和专著之间,便于研究生针对性地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旭教授提出因为新时代法学的更新,应当建立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教材应当是可传授的,因此可以将通说整理进教材;教材的编写应当注重处理好四种关系,即国家与学者、教材和科研、组织和个体、以及教材与课程等方面的关系。

程传省老师结合策划选题中出现的问题,指出在打造一流教材时,一流的编辑团队和一流的作者同样重要;编写教材前应当明确其适用目标,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内部、编写组和编辑、编写组与使用者都应充分沟通,做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教材要确保引用内容的准确和与实际相符合;要注重教材的宣传推广。



吉林大学法学院

20221114日

责任编辑:谭则章


责任编辑:普通编辑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