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的犯罪治理研究”高端论坛暨湖北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2022年年会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22-11-23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作者:林慧青 李锡青

11月19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的犯罪治理研究”高端论坛暨湖北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2022年年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澴楼同声传译厅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湖北省犯罪学研究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犯罪治理研究院、《犯罪研究》杂志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合办,湖北公安科学技术研究所、湖北省立丰律师事务所、北京大成(武汉)律师事务所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甘肃政法大学、湖北大学、福建警察学院、湖北警官学院等兄弟院校的专家、老师和学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参与了本次论坛。

会议开幕式由湖北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犯罪治理研究院院长杨宗辉教授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司法鉴定技术运用与社会治理学科创新基地主任闫平教授,湖北省法学会党组成员赵俊秘书长,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应培礼教授,中国犯罪学学会高级顾问、湖北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高级顾问、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莫洪宪教授,湖北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齐文远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研部部长张金林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石智雷教授分别致辞。闫平教授在致辞中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体师生对论坛的隆重开幕表示了热烈祝贺,对兄弟院校嘉宾的到来表示了诚挚欢迎,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犯罪治理研究与为之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了衷心感谢,并围绕“四个坚持”对犯罪治理及其研究提出了建议,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彰显中国特色、坚持面向多元深化。赵俊秘书长代表湖北省法学会并以个人名义对论坛的举行表示了热烈祝贺,向出席论坛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了诚挚欢迎,并相信通过与会代表、嘉宾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在犯罪治理理论与实践上形成更多具有创造性和可行性的共识。应培礼教授在致辞中强调,犯罪治理研究还需关注中国特色犯罪治理的学科体系构建,同时对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典型性案件进行深入分析,不断更新犯罪治理理念,提升犯罪治理效能。齐文远教授表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二十大报告中的“中国式现代化”都为犯罪治理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在明确何为“现代化”的基础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犯罪治理之路。莫洪宪教授在肯定本次论坛的主题、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再次强调了“什么是现代化”以及“犯罪治理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并相信本次论坛一定会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张金林教授代表学校科研部对支持学校科研事业发展的与会领导、专家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强调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石智雷教授则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对本次论坛的主题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等都对犯罪治理研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并表示学校社科院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各学院及专业的学术科研工作。


主题报告环节由甘肃政法大学副校长魏克强教授主持。武汉大学法学院莫洪宪教授围绕社会治理理念与扫黑除恶常态化进行了主题发言,她提出针对黑恶势力犯罪要在坚持以常态化和机制化为目标、以法治化为指针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立法的衔接适用、聚焦重点人员的专门治理、推动协同治理格局的形成并实现智慧技术的全面应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包涵研究员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的毒品犯罪治理为题,阐释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毒品犯罪治理的多重功能,认为“重打击、轻治理”的犯罪防控理念与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的毒品犯罪治理,为此需要为毒品犯罪治理“社会化”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溯源治理,优化提升毒品犯罪治理能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董邦俊教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的犯罪治理逻辑思考为题,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根本遵循,并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体系逻辑等维度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对犯罪治理的重要指引作用。湖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王海军副总队长对2022年湖北刑事犯罪趋势进行了简述。在与谈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刘品新教授围绕“人民、中和、守正、法治、次序、智慧”等关键词,分别对以上主题发言发表了个人体会,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对犯罪治理而言是一种体系化策略,犯罪治理也永远在路上。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梁坤教授则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对发言人的报告表达了个人见解,并强调犯罪治理研究不能局限于犯罪治理或社会治理本身,而要将其置于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视域下展开。


主题研讨环节共分为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由湖北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吴忠良检察官主持。西南政法大学任惠华教授以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毒品恐怖主义犯罪治理为题,介绍了我国新疆地区毒品犯罪与恐怖主义交织的现状,对此提出建立我国与其他国家刑事司法合作机制、加强往来物流人员管控,配备无人机设备进行监控等解决对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刘为军教授以新时代文物犯罪治理的制度路径为视角,强调建立公安机关现场勘查与文物部门考古发掘、考古调查的协同配合机制,解决公安法庭地质学与地质考古学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董坤研究员围绕以不起诉权实现犯罪的程序治理一题,并强调在用不起诉权实现程序犯罪治理过程中,应综合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具体情况,不是一味不诉,而是能不诉的不诉,最大化实现什么犯罪治理效能。华东政法大学倪铁教授以信息时代网络软色情治理为切入点,探讨了网络黑灰产业链的治理问题,总结了网络软色情的常见载体、具体危害,并提出了综治建议。湖北大学法学院孙笛讲师从现实意蕴、理论反思与运行之道三个维度探讨了数字时代的犯罪共治模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张丽霞讲师围绕证据标准的界定、证据标准与证明标准差异化分析以及证据标准在侦诉审中的定位问题进行了一场公正司法视域下证据标准指引的论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童德华教授对发言人的发言内容分别进行了详细点评,并且强调自由与秩序之间的平衡。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刘冲教授从犯罪治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犯罪治理方式的系统性以及法律工具的称手性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点评。


第二部分主题研讨由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马方教授主持。西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程军伟教授从技术治理主义的概述、犯罪侦查研究的危机与设想等层面进行了分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焦俊峰教授聚焦于技术治理与治理中的技术问题、犯罪预防中技术治理的趋向、技术治理在犯罪预防中的价值与风险问题以及风险应对进行了报告。福建警察学院褚红云教授从当前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面临的困境、原因与脱困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主题发言。湖北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处石士峰副处长从重案分析、问题分析、原因分析、治理启示等层面对湖北省严重暴力犯罪的现状与治理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李小恺讲师围绕侦查视域下“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一题,探讨了大力推进“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必要性、导致羁押率高的原因、政策落地等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赵祖斌讲师从加强犯罪治理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治理各个领域犯罪问题、立足国情构建中国特色犯罪治理体系三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犯罪治理观。武汉大学法学院陈家林教授从问题与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技术与人本主义之间的问题以及政策与观念的问题,对以上六位发言人的内容进行了综合点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郭泽强教授围绕“国家—社会—个人”三元共治,科学性、有效性、合法性“三性并重”等进行了点评,认为犯罪治理也应当“携手世界、大道同行”。


第三部分主题研讨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张志刚书记主持。湖北警官学院黄石教授、湖北省立峰律师事务所刘勋主任、北京大成(武汉)律师事务所吴凤律师、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侯宇宸讲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丁寒讲师、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杨智博讲师等分别围绕企业合规与犯罪治理、数字地理与社会风险防控、虚假诉讼行为的治理与防范等主题进行了主题发言。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闫小军教授从企业合规的重要性、目前国家犯罪治理趋势基本为轻罪轻审、做好监督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体会。西南政法大学陈如超教授从犯罪治理系统化如何操作、涉众型企业犯罪及经济犯罪的取证与证明问题、犯罪治理中技术治理与制度治理之间的关系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点评。


论坛闭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胡向阳教授主持。《犯罪研究》 杂志社常务副主编、华东政法大学夏菲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综述,认为本次论坛主题基调高、立意远,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同探讨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对当前面临新问题的积极回应。总体上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探讨了多发犯罪的治理,与会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充分参与,对犯罪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坛最后,由湖北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犯罪治理研究院院长杨宗辉教授致闭幕词,杨宗辉教授认为本次论坛共同聚焦传统犯罪与新型犯罪,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的犯罪治理进行了充分讨论和研究,并围绕犯罪与治理的核心要义,对本论坛主体所指之犯罪治理进行了深刻解读,对发言人提出的质疑作出了详细回应。

本次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也是在疫情影响下对湖北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2022年年会举办方式及合力研究的一次尝试。通过研讨,与会人员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对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我国的犯罪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谭则章


责任编辑:普通编辑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