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双碳目标以及碳市场建设的政策精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与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联合主办了“双碳目标下中国碳市场制度创新与争议解决”线上研讨会,邀请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双碳目标下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建设以及争议解决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丁丁教授主持。与会嘉宾包括来自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建筑集团、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的实务专家,还有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河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高校学者。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研究所的粟撒副主任做开幕致辞。她指出,当前研究我国与碳相关的争议解决具有前瞻性,继而从坚持节能减排、充分尊重市场与当事人意思自治、建立多元化争端解决体系等三个方面做了阐述,并表示贸仲可以在纠纷解决、智库咨询、课题研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指导等多方面发挥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庭的高级法官孙茜博士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工作部署内容切入,以促进碳市场创新中的规制指引为视角,围绕推动建立和完善气候投融资纠纷案件裁判规则体系发言,就与碳市场创新相关的规则指引,包括碳市场交易规则、交易场所、交易模式的设计与裁判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宾晖副总经理的发言聚焦于全国碳市场的运行现状与未来工作展望。他介绍了当前国家持续加强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的系列措施,将2022年11月3日出台的《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与前期方案进行了对比,并深入分析了新方案的现实可行性;同时,就逐步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进行展望,讲述了引入非履约主体参与交易、逐步增加机构投资者数量等工作规划,并就《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CCER管理办法等新规进行了介绍。
中国建筑集团双碳办公室李丛笑副主任长期浸淫建筑行业,透彻分析了碳减排目标的落实情况并指出了完善空间。他从整体上介绍了建造活动中的碳排放情况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方法体系,并结合国家对“绿色建造”的政策要求,就关键减碳技术及其应用和推广情况进行了全面解读。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的副所长黄全胜教授以碳减排制度建设为主题,围绕交通行业“双碳”工作的推进情况,在立法协调、目标实现、实现路径与现实挑战等方面作了发言。他指出,现有碳减排制度设计存在不同部门事权错位的情形,需要多部门协同立法和监管。碳达峰应以装备和能效为总抓手,促进两者匹配联动。当前,“双碳”目标的实现面临着核心技术不成熟、资金来源有限、碳核算标准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要加强试点示范作用,从战略角度推进交通、能源相互融合,逐步实现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量“双控”的转变。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钱国强副总经理深入分析了我国当前碳市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建议。基于碳市场是一个以政策和人为制度设计为基础的市场,他建议借鉴欧洲经验,给予企业及第三方机构更为明确及可预期的规则指引。对于碳数据造假问题,他指出既要明确规则,区分责任边界,也要加大处罚力度,实现法律追责的准确性与可操作性之间的平衡。
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法律系主任谭柏平副教授围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方式的优化进行介绍。他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立法背景、制定必要性、编制思路、框架结构与主要环节四个方面进行介绍;同时他还表示,该文件内容原则性较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方式的具体落实仍需要更多细则性文件作为支撑。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海军律师以气候变化诉讼案例为线索,阐述了其对于气候变化诉讼的探索以及对碳市场多元争议解决机制的思考。他结合自身在气候变化诉讼案件中累积的实务经验,围绕二氧化碳是否可被认定为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的相似性等实务问题以及有关碳市场多元争议解决机制的其他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董念青教授就航空领域的碳排放机制进行发言。他通过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完善碳排放制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及航空减排的复杂性与多边性。在此基础上,他回顾了欧盟以及国际航空组织在航空碳抵消以及碳减排方面的尝试,总结了我国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并对中国航协今后的行动方向提出十大建议,期待我国更好地加入航空业国际协调的国际治理,并在航空领域碳排放国际规制中把握主动权。
在会议的最后阶段,丁丁教授对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表示来自不同领域和行业的与会专家为课题组更好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双碳目标的落实、碳市场的制度创新及争议解决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多样的视角,她将与课题组的老师同学持续关注碳市场建设议题的新近进展,并希望继续通过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与相关专家学者继续深入探讨。
课题组成员河南大学法学院的王云鹏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冯静茹老师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吴艾婕、马澄蔚、吴泓瑾、徐晶、郭毓君等部分研究生也参加了研讨会。
责任编辑:谭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