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奇教授主讲第117届教授沙龙:DeepSeek人大部署和应用场景
发布日期:2025-03-26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025312日中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第117届教授沙龙在明德法学楼601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教授沙龙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主任、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龚新奇教授主讲,主题为“Deepseek人大部署和应用场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旭教授主持本次沙龙。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教授、马小红教授、韩立余教授、陈璇教授、魏晓娜教授、黄尹旭副教授等教师及部分行政老师和同学参与了本次沙龙。

 



沙龙伊始,法学院院长杨东教授致欢迎辞。杨东院长回顾了近年来法学院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探索,强调DeepSeek本地化部署是落实学校“双一流”建设与“新文科”战略的重要举措。杨东院长指出,人工智能技术需与法学学科深度结合,既要推动师生法律检索范式迭代和效率提升,也要关注数据安全等新兴领域研究,要有效赋能学院院务工作,为培养复合型法治人才、创新科研范式提供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主任、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龚新奇教授在讲座中,首先围绕LLM模型到R1模型的发展历程,对DeepSeek模型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回顾,并就DeepSeek-R1模型原理,对DeepSeek不同训练阶段进行了深入讲解。其次,龚新奇教授对DeepSeek校内部署与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着重对Deepseek本地化部署对法学领域的赋能进行了阐明。再次,龚新奇教授就DeepSeek发展对大模型研究方向的启示进行了讲解,重点解析了法律语料增强训练、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整合、多模态任务扩展等技术对于R1模型在法学场景中的优化进行了说明,针对聚焦新的模式架构、训练范式、推理模式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详细讲解。最后,龚新奇教授结合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缺陷的改进路径进行了介绍,围绕科研辅助、教学创新、行政管理工作三大领域,从法律语言风格和个性化需求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讲解,并建议围绕数据隐私、案例分析等特定专题如何通过DeepSeek赋能展开专门研究。



 

    在自由讨论环节,石静霞教授等就讲座中的相关问题与龚新奇教授进行了学术探讨。本次沙龙有效提高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职工运用DeepSeek人大部署模型的能力,必将有效助力和赋能学院未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课题申请、院务教务等各项工作。




最后,杨东院长向龚新奇教授颁发了教授沙龙纪念牌,至此,本次教授沙龙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高瀚伟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