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宝刚
核心提示:扬州大学法学专业创办于1993年,200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3年设立“中国法律文化与法治发展”二级学科博士点。该校法学院院长蔡宝刚说,他们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既注重培养法律通才,也要求学生成为某些领域的专才。
今年6月,蔡宝刚新任扬州大学法学院院长一职。尽管是“履新”,但他的教学科研生涯一直是在扬州大学法学院度过的。可以说,蔡宝刚参与、见证了扬州大学法学院的成长与发展,他对学院有着深厚的感情。于他而言,扬州大学法学院是一个“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家”。
在蔡宝刚看来,“院长”是学院总体发展的设计者与发动者,其要有推进学院事业发展的使命与职责。近日,蔡宝刚接受了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畅谈了他心中的扬州大学法学院,以及他对法学院未来发展的期待。
充满活力的法学院
扬州大学法学专业创办于1993年,由原师范学院政法系和原商学院法商系招收第一届法学专科生,1995年开始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1998年8月,学校按学科群重新调整院系结构,成立政法学院法学系。2004年1月,为促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进一步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学校组建法学院。
在蔡宝刚心里,扬州大学法学院是一个较为年轻和充满活力的学院,院风纯良,教师敬业,学生好学。不过他也直言,尽管学院发展基础厚实,但综合实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们的基本定位是立足江苏,面向全国。”蔡宝刚介绍说,扬州大学法学院在历史底蕴、学科发展等方面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苏州大学的法学院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学院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
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中的法学院,扬州大学法学院发起和参与了江苏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承担了该中心的法治文化发展平台的建设任务;是江苏省法学会廉政法制研究会会长单位,形成了党内法规与廉政法制建设研究等特色。
蔡宝刚说,扬州大学法学院将始终放眼全国,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加强平台建设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在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扩大在国内的综合影响力。
作为一院之长,蔡宝刚对自己有着“三要”的高要求:要认真规划法学院的发展方向,既要与国家整体发展方向相契合,也要打造自己的特色与底色;要注重教学科研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不断为学院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要能够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老师,珍惜每一次机遇。
“法学专业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开办法学专业的高校众多,人才集聚明显,作为院长,我觉得竞争激烈,学院发展任务重。唯有努力工作、集聚能量,方能推进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蔡宝刚说。
立足特色,打造精品
目前,扬州大学法学院在法学专业和法学学科的建设方面,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该校法学专业在2004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法学专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6年被遴选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12年被遴选为江苏省法学类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018年获校品牌专业建设资助,2019年获评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2002年开始法学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2009年获批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点,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设立“中国法律文化与法治发展”二级学科博士点。
蔡宝刚介绍说,扬州大学法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4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0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36人。专任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分别占比为79.55%、81.82%。其中,10余名教师具有出国出境或到地方挂职锻炼的经历。目前,该院专业教师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与职称结构均较为合理。
科学研究方面,2013年以来,扬州大学法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16项(其中重点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40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科研论文数百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等。
蔡宝刚总结称,扬州大学法学院有三个特色:一是形成了以婚姻家庭法律诊所为代表环节的“123+N”特色实践教学体系;二是拥有江苏省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法治文化发展平台、江苏省文化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优势学科、硕博学位点等高层次学科建设平台;三是形成了权力制约与廉政法治建设、宪法治理与城市管理法制、宏观调控与商事法制建设、现代刑事法治理论与实践等研究方向。
蔡宝刚希望,未来借助江苏省一流本科、江苏省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法学会廉政法制研究会等现有平台,继续加强专业建设,积极争取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为冲刺一级法学博士点奠定基础。
“我们要突出自身优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进一步凝练科研和学科方向,加大扶持力度,形成团队效应,打造精品成果。”蔡宝刚说。
法学教育,育人为本
蔡宝刚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已经形成了体系完备、处处开花的繁荣局面,但也存在过多过滥、良莠不齐的问题。在他看来,今后的法学教育不能千篇一律,各个学院应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国际发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扬州大学法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474人、硕士研究生(含非全日制)288人,博士研究生11人,设有国家奖学金、朱敬文奖学金、校长奖学金、费孝通立徳奖学金、孝廉奖学金、星辰法学奖学金、石立律师助学金等,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勤工助学岗位。
蔡宝刚介绍称,扬州大学法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不遗余力”,除结合专业待点开展“大学生法律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外,还坚持以素质拓展为抓手,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同时,学院不断探索研究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规律,逐渐形成了真实庭审引入模拟法庭、学生办理真实案件、实务部门专门走进真实课堂的“三真实”实跋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
“法学院在人才培养中应该注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蔡宝刚说,法学院一方面要能够培养学生综合性知识和能力,即不仅要懂法律,还要懂社会等,使学生能够成为法律职业所需要的通才;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某些领域的特长,如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法律等,适应和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战略、趋势,使学生能够成为某些领域法律服务所需要的专才。有扎实基础方能立足长远,有明显特长方有发展前景。
新一届的法学新生马上要入校了,蔡宝刚说,他愿意将“德法兼修、知行合一、岁月不居、天道酬勤”作为寄语送给这些未来的“法律人”。他表示,扬州大学法学院将继续遵循“德法兼融、知行合一”的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硏为主体,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以育人为根本,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