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君:一流财经大学应“经管法”并重
发布日期:2019-12-12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汤瑜

002.jpg

核心提示:注重与经济、管理学科交叉融合,重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努力打造“学、练、赛、献”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使其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上有了复合优势。

“真正的一流财经大学应当‘经管法’并重,我们学校的法学专业应当成为财经类大学的骨干性、支撑性专业。”近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张世君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时说,他们法学院目前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法商并重

在人才培养方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简称首经贸法学院)结合财经类高等院校特点,注重与经济、管理学科交叉融合,使其学生在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上具有了复合优势。张世君介绍称,该校工商管理学院、劳动经济学院、财政税务学院、会计学院等都开设了经济法、商法等法学核心课程,“这些课程都由我们法学院老师授课。财经类大学的特点是让学生走法商结合的道路,特别是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要突出财经类大学法学专业办学特点,重点培养法律经济学专业博士生。”

目前,首经贸法学院除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外,还加大了财经法学模块建设,将税法、票据法、证券法、保险法、信托法、金融法等都放在财经法学模块。“我们要求学生从财经法学模块选取若干课程。任意选修课模块中,要求学生在全校其他学院开设的课程中至少再选三门课。一般情况下,我院教师会引导学生选修经济管理类课程。”张世君说。

此外,考虑到许多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继续到海外求学深造,或在涉外律所或外企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首经贸法学院除设置财经法学模块外,还设立了学术型、实务型、涉外型课程模块。在涉外型课程模块中,该院的世界组织法、国际商法、国际税法、海商法等8门课程采用双语或全英教学。

目前,首经贸法学院教师大多为毕业于国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博士或有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经历,其毕业院校多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张世君说,许多教师在求学期间或入职后有海外访学经历,外语表达能力好,尤其是国际法教研室的教师。

张世君介绍称,首经贸法学院下设法理学、民商法、经济法、国际法、公法等五个教研室。作为全国财经院校中第一批获准设立经济法专业的高校,该校从1984年开始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1993年建立经济法学硕士点,2009年获法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法律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招收法律经济学方向博士后研究人员。目前,40名专任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8人,占70%;在读博士4人,占10%;50岁以上教师11人,50岁以下教师29人;18人有境外学习经历。其法学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120人左右,研究生80人左右。

在张世君看来,首经贸法学专业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学缘结构合理,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知行合一

张世君表示,首经贸法学院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案例研讨、法律诊所、学科竞赛、实务训练、专业实习等多种手段,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特点,从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并努力打造“学、练、赛、献”的多元化法学实践教学体系。

学,就是开设法庭竞赛实训、项目投资法律实务、法律文书写作等各类实务课程,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实训教学、诊所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传统课堂教学,我们提倡和鼓励老师与学生互动,针对热点案例提问讨论。”张世君说,这比单纯在课堂上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尤其是在法律诊所教学中。

张世君说,首经贸法学院是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单位会员,其法学诊所研发了“云律通”智能法律服务系统。北京市平谷区司法局已将该系统嵌入“法治平谷”微信公众号,为平谷区群众提供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法律服务。该系统也是该院多年实践教学智慧转化的成果。同时,该院还在探索“双师型”课堂,每学期拿出两三周时间邀请检察官、法官、律师走进课堂,与学生交流、讨论。

练,是指首经贸法学院通过签订协议方式建立实习基地近20家,要求学生到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律师所、企业等单位进行专门的司法实习。

“学生在大二暑假期间被集体安排实习一个月时间,我们根据学生兴趣将其分别送到法院、检察院、律所、企业、公司实习,且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张世君说,部分司法机关,如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等还曾将部分案件审理放在其学习模拟法庭进行,实践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和学院指导教师共同填写评语,评选优秀实习生、优秀实习团队和优秀实习报告。

赛,是指首经贸法学院不仅在培养方案中设置竞赛类课程,还组织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学科竞赛,如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杰赛普模拟法庭辩论赛、国际刑事法院模拟审判竞赛、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模拟国际商事仲裁等。“这些竞赛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法律运用能力、学术思考能力、法庭辩论能力等,对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张世君说。

献,是鼓励学生通过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回报社会。张世君说,目前,首经贸法学院教师已组织学生开展了大量普法咨询、法律援助活动,曾指导学生办理案件30余起。值得一提的是,该院在校师生和部分校友还共同发起校友法律援助计划,为全体师生提供一定范围内的免费法律服务。

另外,首经贸法学院还积极探索第二课堂建设,通过对大学生能力构成模块的精准分析,将学生能力培养整合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下提供工作坊、实践体验等,供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该学院平均每年组织工作坊50余场,自办模拟法庭竞赛、专业辩论赛、论文大赛等多种竞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联合培养

据了解,首经贸法学院还注重学生的海内外联合培养。基于北京市“双培”计划,该院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实行人才交叉培养。张世君说,按照该计划,首经贸法学院本科生第一、二、三学年在外校修读,第四学年回本校修读,修满规定学分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此外,该院还与美国天普大学、密西西比学院、圣约翰大学等多所大学法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包括教师互访、合作科研、学生交换项目等合作交流活动,与美国天普大学法学院共同合作推进的“4.5项目”成效显著。同时,该院还选派多名教师到英国牛津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天普大学等海外高校访问、学习,选派学生到海外参加短期或长期交换项目。

“我们经常邀请海外知名学者、教授开展学术讲座,甚至邀请外教进行全英教学,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张世君说,今年10月25日,首经贸法学院加入了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等16所亚洲顶尖高等院校法学院发起创立的亚洲法律学会。他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亚太地区其他高校法学院科研学术交流与人才联合培养,并努力拓展海外实习基地。

原标题:培养法商并重、知行合一的法治人才——张世君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教育


责任编辑:薛应军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