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篱: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科研特色
发布日期:2020-02-06 作者:汤瑜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秉承“入主流,办特色”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校内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大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

鲁篱,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

 08184338.jpg

西南财经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设有全国首个金融法学博士授权点。它与其他高校相比,法学院人才培养有何突出特色?在实践教学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近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就此专访了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篱。

 

金融法学特色及亮点

记者:贵院金融法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特色、亮点是什么?在金融法学方面,贵院曾取得了哪些主要科研成果?

鲁篱:2011年,我院金融法学博士授权点获准设立,现有专兼职教授20人,其中专职教授8人;拥有国内唯一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基地负责人是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高晋康教授。该基地着重致力于金融学与金融法的突破和跨学科研究,以中国金融安全为主题,深入研究在国际化条件下金融风险的防范、网络银行、金融隐私、民间金融、农村金融等问题。我们每年组织召开的“中国民间金融规范化论坛”在学界、业界有很高影响力。

记者:贵院在学科设置上有哪些亮点?

鲁篱:我院在2010年已经取得法学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是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院。

在学科设置方面,我校法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我院是教育部授予的国家“首批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校外法学教育实践基地”,获批教育部“法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我院拥有国内金融法方向唯一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拥有全国首家以信息工程学和统计学进行法治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法治量化与信息工程”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经济法治研究中心”,四川省高校“环境与资源法学”科研创新团队;拥有针对企业高管开设的法律思维、经济法、民法、刑法、国际经济法、商法等多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及省级精品课程。

我院现有专任教师57人,教授27人,副教授26人。其中,教育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余人,其中,本科生700余人,硕士研究生700余人,博士研究生60余人。

 

人才培养:入主流,办特色

记者:在法治人才培养方面,贵院主要有哪些举措?哪些优势?

鲁篱:我院秉承“入主流,办特色”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我们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校内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大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不断推动法学理论改革发展,产出促进法治中国和社会进步的学术理论成果和智库成果。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院着力打造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在“入主流”基础上,更好彰显财经学科特色,在本科专业中专门开设了法学-会计、法学-金融双学位班,且取得了很好效果,相关教学改革成果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目前已形成显著的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一是注重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特别是财经法律人才培养,强化交叉学科运用;二是在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更注重多学科法学方法的运用,更重视法律实证教学及研究;三是注重法律职业技能和素养培育,着力提升学生法律职业能力。

当然,作为位列西部地区成都市的院校,我院受地域等因素影响,仍存在高端师资引进难,学术影响力亟待提高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外引内培” 等多种措施,着力提高师资队伍实力、影响力,同时进一步发挥已有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加强法学与财经学科的融合,提高我院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水平和高度。

记者:贵院在实践教学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鲁篱:我院秉持法律教育的精髓和要旨,着力提升实践教学,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学改革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将其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加强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其次,在教育教学改革上,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经济、法律全球化。一是在本科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突出抓“入主流”“办特色”,加强跨学科学习和培养。二是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理论教育与社会实际的结合,如与地方法院密切合作,建立多个教学示范基地、实习基地等,进一步促进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结合。我们开创性地提出和实践“法律医院”实践性教学,其教学改革成果2018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最后,我院还充分利用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优势和资源,促使法学与经济学交叉融合发展;在学生培养中,率先实行“双导师制度”,把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抓好学生到法院观摩庭审、模拟法庭、普法宣传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国内外法学教育资源,不断举办专题讲座与学术交流等,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科研、服务地方建设成果突出

记者:近年来,贵院取得了哪些重要科研成果?

鲁篱:我院积极推进“以科研促教学”“研学合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科研精品工程,强化科研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质量。截至目前,我院教师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重大研究专项、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课题20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Economic Inquiry》等中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千余篇,并在中国、德国和日本等中外知名出版社出版专著100余部。近年来,我院共有几十项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司法部和四川省政府等省部级以上奖励。

记者:近年来,贵院在服务地方法治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鲁篱:多年来,我院一直致力于理论研究服务社会工作,与成都市温江区司法局共同搭建的公共法律平台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时任司法部部长)张军现场调研时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司法部党组书记袁曙宏的高度称赞,成为全国校地合作公共法律平台的典型代表。此外,我院多次参加国家和地方立法工作,主持承担国家发改委、四川省人大等相关立法的起草工作,如主持参与《行业协会商会法》(草案)、《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等立法,参与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案例的论证等。另外,我院还多次参与“法治四川”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制度构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和称赞。

 

注重国际交流 知名校友多

记者:贵院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鲁篱:我院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日本大阪学院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每年有外国专家来我院讲学、访问,我们也曾先后派教师到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进行考察、访问、讲学、留学。

记者:贵校法学教育历史悠久,有哪些知名校友?

鲁篱: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的历史可上溯至1925年光华大学的法学教育。1946年在光华大学成都分校基础上成立的成华大学按光华大学院系组织办学。20世纪40年代成立的正阳法商学院、相辉文法学院作为西南财经大学仅有的两所法科前身学校,为光华法学的发展积淀了深厚底蕴。

我院先后涌现了诸如“中国近代法律教育奠基人”之一江庸教授、被誉为“中国宪法理论先驱”的萧公权教授、“中华民国宪法之父”张君劢教授等一大批著名的法学家、教育家。

2001年10月,我校原法学系与人口研究所合并组建法学院,2007年5月人口研究所并入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法学院进入新发展时期。

在近10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院坚持法学教育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累计培养毕业生近8000人,成为培养我国具有财经特色法律人才的重镇。除上述知名校友外,我校还有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陈明国,西南政法大学原副校长刘俊教授,河北经贸大学原副校长柴振国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优秀律师李正国,上市公司智度集团和国光电器董事长陆宏达等知名校友。


责任编辑:薛应军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