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简称北外法学院)源于2001年建立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律系,2006年挂牌成立法学院。经过近20年的发展,该学院先后获批国际法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国际法律与区域治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并入选首批卓越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2019年,该院法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据北外法学院院长米良介绍,该院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内一流的外语资源,始终坚持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注重培养精通外语、国际法,具备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具有应对复杂涉外法律事务综合能力的涉外法律人才,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持续输送高水平人才。
依托优势资源培养涉外法律人才
米良说,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我国外国语类高等院校中办学历史悠久的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外语资源丰富,目前已获准开设101 个语种,几乎覆盖全世界的主要语种。北外法学院,作为以外国语教科研工作为重点的大学法学院,把丰富的外语资源优势转化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优势是其必然选择。
米良认为,涉外法律人才除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之外,还必须拥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涉外法律人才必须掌握的。为此,北外法学院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且成效显著,多年来,该院学生英语专业八级通过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
此外,该院还鼓励本科生、研究生选修学校开设的非通用语,或选修双学位。学院要求,学生在“打稳”法学功底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掌握一门非通用语。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该院许多学生掌握了马来西亚语、柬埔寨语、越南语、波兰语、德语、阿拉伯语、阿尔巴尼亚语、斯瓦西里语、僧伽罗语等非通用语言,在国内同行竞争中占据比较优势。
同时,北外法学院还与学校其他学院合作,开设“外语+法律”新专业,培养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目前,该院已开设“欧语+法律”“亚洲语言+法律”“非洲语言+法律”等本科专业。
另外,在法律专业课程上,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也是北外法学院的一大特色。米良说,该院课程主要分为中国法模块、英美法模块和英美语言与文化模块,其中,中国法模块双语授课,英美法模块全英文授课。
米良表示,该院的中国教师团队中,95%以上为海归博士,对各国法律制度深有研究,且能胜任双语教学。此外,该院常年聘任6名具有海外法学博士学位的外籍教师,负责教授英美法课程和国际法课程,而语言教学依然由学校英语专业教师教授。
米良表示,该院未来将面向全球招聘高端人才,进一步加强国际化教学水平。此外,该院还十分注重师生出国交流学习,以进一步提升师生的语言能力,并深入了解外国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培养其国际视野。
据米良介绍,北外法学院目前已与国外20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与多所国外高校合作开展网络同步视频课程教学,每年轮流派遣教师到国外合作院校访学交流、开展交换生项目、暑期交流项目,以及面向毕业生的“LLM+JD(法学硕士+职业法律文凭)深造直通车”项目。
专注国际法教育与研究
国际商法、国际司法合作等是该院研究生的特色专业。米良说,随着国内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国门,国际商法相关领域的教育与研究愈发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涉及引渡、海外追逃追赃、跨国人口贩卖、国际禁毒、打击国际电信犯罪、反恐、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司法合作也越来越重要。而目前,我国这方面法律人才相对匮乏。
米良表示,在此背景下,北外法学院将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研究,包括东南亚、非洲及中东欧国家法律制度研究。目前,该院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相关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二是国际司法合作研究。近年来,在该领域,该院教师的三篇论文获《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三是网络安全法,包括各国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研究。该院教师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等期刊发表的论文,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四是WTO法相关研究。近年已发表5篇SCI论文(科学引文索引所收录的SCI期刊上刊登的学术期刊论文),完成财政部、商务部多项委托项目。
在此基础上,该院积极构建国际化科研合作平台,如与世界四大法律资讯与出版集团汤森路透法律信息公司(Thomson Reuters)、律商联讯集团(LexisNexis)、威科集团(Wolters Kluwer)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向全球展示中国的法律资讯。
此外,该院积极发挥法律智库作用,与商务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已共同启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别法律环境报告》等大型系列项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风险防控服务。同时,该院与最高人民法院合作,开展域外司法信息化研究,为公安部等单位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还与北京市法院系统深入开展科研合作。
注重实践教育
米良表示,实践教育是当前北外法学院教育中的重点。为避免学生仅停留在书面的知识掌握上,该院专门邀请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进校园开展讲座,或兼职授课,以便在教学中融入真实生动的案例,颇受学生欢迎。
同时,对法学硕士研究生,该院实行双导师制度,为每一名硕士研究生分配一名校内教师和一名来自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后者作为兼职导师,为学生传授相关实践经验。
此外,该院学生每年都有机会获得国际刑事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商务部等有关部门,以及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企业的实习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该院在国内创新性地推出模拟法庭竞赛,联合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举办“北外-万慧达杯”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米良说,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严格按照国际模拟法庭比赛通用规则、全程使用英文的国际性知识产权法专题模拟法庭竞赛,并邀请(美国)夏威夷最高法院法官到学院主持陪审团模拟法庭。
该竞赛每年举办一届,面向全球的高校学生。“来自国外的参赛队伍每年至少有五六支。”米良说,为保证比赛的公正性和国际性,该院还邀请国内外第三方法院法官、法学院教授担任裁判。至今,该竞赛已成功举办10届,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在这一独特的教学模式下,该院学生连续多年获得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一等奖,成效显著。
米良表示,今后该院将继续坚持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路线,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输入更多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