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获多项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发布日期:2020-12-18 来源: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官网

    12月10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公布了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所评选出的 1539 项获奖成果。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成果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法学等27个学科门类和研究方向。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学者共荣获著作类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并获得论文类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在此次评选的获奖成果中,获得著作论文优秀成果一等奖的法学著作论文成果仅10项(全部为著作),获得著作论文优秀成果二等奖的法学著作论文成果为53项。

    一、著作类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

    汤诤、肖永平、霍政欣著Conflict of Law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dward Elgar Publishing于2016年出版。

    简介:该著作是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由肖永平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首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冲突法》的最终成果,是中国学者在英文世界出版的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国国际私法的学术专著。该著作采用英美冲突法惯常的理论体系和学术规范,通过研究中国法院近300个典型案例,全面介绍了中国学者的冲突法理论成果与贡献、系统总结了中国冲突法制度发展与成就、深入剖析了中国冲突法实践经验与不足、准确揭示了中国冲突法的特色与智慧,有利于促进国际学术界了解中国国际私法理论的说服力、增进国外实务界理解中国国际私法制度的优越性、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际私法实践的公信力,为发展、推广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私法制度,提高中国国际私法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该著作曾于2018年获得“第十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二、著作类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罗国强,《国际法本体论(第二版)》,2015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简介:国际法本体是关于国际法本质的抽象存在,由国际法的概念、性质、分类、效力依据、渊源、运作模式等本质的抽象范畴构成。国际法本体论是研究国际法本体的理论,是国际法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该著作提出的国际法本体论,试图通过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法是什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架构如何”以及“国际法如何作用于国际关系”等问题,旨在探讨国际法的性质、效力、渊源等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重新解释自然国际法及其在新世纪中的适用,从而对我国国际法理论发展的新思路,有所贡献。

    三、论文类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曾令良,《国际法治与中国法治建设》,《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10期。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要实现《决定》提出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方面共同推进的过程中,离不开坚持和运用国际法治思维。在当今和未来国际社会发展大背景下,法治已经不仅具有国内属性,同时也具有国际属性。阐述法治的本质要素和基本特征,揭示法治的双重属性和多个层级,在此基础上揭示法治中国建设与国际法治内在联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可以据此提出促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建议。

责任编辑: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