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团队入选第二批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
发布日期:2021-01-05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官网

近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第二批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西南政法大学由孙长永教授担任负责人组成的刑事法一体化教师团队成功入选。此前,经济法教师团队于2018年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华法文化传播教育教师团队于2019年入选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服务社会 助力实践

团队是在国家级教学团队“刑事诉讼法教学团队”、重庆市教学团队“刑法教学团队”以及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实务导向型刑事一体化导师团队”的基础上,跨学科融合而成。该团队以培养德法兼修、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卓越法治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本为本、课程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取得显著成效。该团队历来将科研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依托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研究基地等四大校部共建及市级重点研究基地,围绕法治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科研创新。

在社会服务方面,团队始终奉行服务社会、助力实践的执教理念,坚持关注社会与潜心问道相统一。团队成员接受全国人大法工委等邀请,参与了《刑事诉讼法》《人民陪审员法》《看守所法》《监狱法》《社区矫正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等10部法律草案的专家论证工作;数篇智库成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多次批示;向全国政协提出《构建全方位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提案》等多项提案,获颁“建言献策优秀成果奖”;接受重庆市委政法委的委托,承担了重庆市新阶段政法维稳工作和平安建设的专项调研工作;接受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的委托,参与重庆市地方法规清理及《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立法起草工作;参与《海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立法论证工作等。

以本为本、课程育人 

团队以培养“德法兼修、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卓越法治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本为本、课程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取得显著成效。
  首先,以刑事一体化的理念为指导,有组织地推进法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建设,形成了“刑事法系列精品课程”。包括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课程、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等。
  其次,积极探索各层次、各类型法科学生的教学改革,在全国率先实施“硕博贯通、刑事一体、多师同堂、专题研讨式教学法”等课改措施,把专业知识传授、创新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形成了多项有影响、可复制的教学成果。教学改革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重庆市首届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
  再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先后承担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高校重点课题、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等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项,公开发表教研论文40余篇。在总结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编“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新阶梯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5部、案例教材等普通教材5部。

积极开展科研创新

团队历来将科研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依托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研究基地等四大校部共建及市级重点研究基地,围绕法治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科研创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项、团中央重大课题1项,最高人民法院重大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6项、国家级一般项目45项、司法部项目等各类省部级课题69项;承担横向课题39项。自2013年以来,在法学CLSCI发表高水平论文167篇,其中,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两大权威期刊发文15篇。科研成果曾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2次),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一等奖(3次),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六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7项。

责任编辑: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