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在“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中囊括所有奖项
发布日期:2021-01-26 来源:华东政法大学

2020年年末,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再次站在了“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的颁奖台上。本届竞赛中,华东政法大学共有23名本科生、研究生荣获包括特等奖至优秀奖的所有奖项,多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在疫情“大考”下,这份“逆势而上”的成绩实属不易。他们如何做到?

前期准备:一以贯之的重视

作为知识产权学院“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培养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全国大学生版权论文竞赛是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最为重视的传统大型学术竞赛。

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由国家版权局主办,系我国版权领域面向高校学生的最高级别赛事。自2008年第一届大赛举办以来,华东政法大学已连续参加12届并连获佳绩。去年三月,一接到竞赛通知,学院立即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学生踊跃参赛。竞赛吸引了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报名,对于非知识产权专业的参赛同学,学院老师也尽可能地悉心辅导,重视非常。

学院党委书记胡叶说,对于全国大学生版权论文竞赛,学院“不光是这次,而是一以贯之的重视”。今年是论文竞赛的第十二届,也是知识产权学院成立的第十七年,全校23名获奖学生中19名来自该学院的优异表现见证着它的成长

回顾历届版权论文竞赛,学院经验十足,但由于疫情的影响,学院无法像往年一样进行常规备赛。回忆起那段不同寻常的备赛时光,胡叶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学院网络集体辅导会上,师生间积极而热情的问答——论文选题、资料查阅、观点冲突……学生们的问题数不胜数,与会老师一一作答。“从比赛通知下达到最终的论文提交,学院制订了一套贯穿全阶段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学生在离校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校资源。”胡叶说,“这些措施是系统性、组织性的,有设计、有框架的,可以全程把控。” 而这其中,学院导师制这一贯穿比赛始终的重大举措起到了关键作用。事实上,从备赛初起,全院教师都全情投入到大赛的指导工作中,每位老师分别指导数名学生,真正实现“一对一”指导。“它既保证参赛学生一个都不落下,又让学生得到充分地、点对点地高水平指导。

遭遇困境:矢志不渝的坚持

虽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挑战依然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在上半年学生离校状态下,学院对学生的统一管理难度加大,参赛师生间的联络效率无法保证;另一方面,学生在居家状态下很难保证高度自律坚持写作,论文质量无法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督促和跟进成了学院教学秘书徐明阳的难题。别无他法,唯有加大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自3月开始,每隔半个月,徐明阳就会统计一次学生的写作进度和投稿情况,当情况不理想时,她就会联系个别学生进行提醒和动员。

谈到最终的论文上传阶段,她满怀感慨:“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参加比赛,对系统不熟悉,我必须一一核对每位学生的情况,有时还要亲自上传出现问题的论文。”

最难熬的要数论文提交截止日期的前两天,很多同学都集中在这一个时间点提交论文,一个失误就会导致论文无法提交,甚至可能功亏一篑。当最后一篇论文上传成功,徐明阳长舒一口气。作为一名去年刚刚进校的“新手教学秘书”,她直言疫情期面对这样一个周期长、任务重的工作曾令她压力倍增,但更多的是担心自己经验不足而“拖后腿”,“希望自己能够握紧握好这个已经传承了11年的的‘接力棒’”。

从三月到七月,四个月的论文创作中,参赛学生大多都遇到过瓶颈。竞赛特等奖获得者、知识产权学院研究生雷征伟说,自己在写作中曾一度质疑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导致进度停滞不前;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知识产权学院本科生王嘉峰一方面要在繁忙的课业外克服时间分配的困难,“挤”出时间撰写论文,一方面要克服本科理论知识的匮乏,“恶补”基础;竞赛二等奖获得者、知识产权学院研究生徐清云一开始对“同人文”议题的认知并不深入,同人作品的定义、分类等都比较复杂,光厘清各种概念及分类就花费了她大量时间……

但种种困境困不住他们创作的热情。雷征伟说,遇到瓶颈的那阵子,自己利用学校数据库资源,查阅了海量论文,时刻关注着知识产权领域的最前沿消息。“论文写作期间恰逢著作权法修正案向公众征求意见,我一边写作,一边将写作内容适当修改为征求意见,提交给全国人大,这迫使我时刻关注写作的严谨性。”听讲座、查资料、咨询老师和前辈……种种途径的探索,使他们最终迎难而上。或许,这就是看似“冷静理智”的“学术人”所看不见的“热情与冲劲”。

欣闻喜讯:继续前行的动力

收到喜讯,师生们的表现反而很平静,“这样的结果早有预见,专业与实力是我们自信的后盾。”作为多名参赛学生的指导老师,指导工作占用了陈绍玲副教授的许多时间,但于他而言,这都是分内之事,无须多言。他强调:“追根溯源,华政老师一以贯之的传统和精神本就是坚守岗位和牺牲奉献,最可贵的在于一代代老师始终坚守和发扬这种传统。

他特别提到了已故的傅鼎生老师。“尽管老人家已经故去,但他的精神依然传承,后辈们仍以他为师、为人、为学的态度为标杆。”“作为一名老师,我能做好本职工作,把学生培养得更优秀,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这是我最大的成就。”而对于参赛学子而言,获奖所带来的的鼓舞体现在方方面面。王嘉峰说,本次竞赛比他之前参加过的比赛都更注重学术性和理论性,“作为本科生,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当今社会的新问题中找到连接点,并作为整篇论文的基础进行写作,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素养,能获得一等奖,更是对自己的极大肯定。

徐清云亦表示,这项殊荣正向意义很大,“是我在知识产权道路上继续学习和钻研的莫大鼓舞与鞭策”。虽然撰写论文的过程非常辛苦,但如今回想起来,她唯有“感谢”:“感谢学院的积极号召,更感谢导师丛立先教授在论文思路方面给予我的指导。

展望未来:长足发展的眼光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胡叶表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加强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就是华东政法大学实实在在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她展示了华东政法大学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的进一步规划。当下,在国内市场方面,我国市场对知识产权人才的要求是更加突出的研究与实务能力。华东政法大学将计划加强与市场对接,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实战中。在国际交流方面,华东政法大学计划加速知识产权学院与WIPO认可的高校的对接,面对全校进行交换生选拔。该项计划正在进一步推进落实中。在国家建设方面,希望通过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以他们为纽带,让中国的知识产权发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知识产权专业是一个很有朝气的专业,与科技发展、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学习知识产权法使我受益良多。”徐清云兴奋地说,“希望自己可以始终坚持对知识产权的这份热爱,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她的话,也是很多“知识产权人”的心声。一如胡叶所说:“我们积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与理念,争取通过学校的人才教育,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杨燕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