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孔祥俊
发布日期:2021-03-26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人物介绍:

  孔祥俊,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曾获评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兼任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学教育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901年南洋公学时期的南洋公学特班,开设有宪法、国际公法、行政纲要等课程。历经时代变迁,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始终秉持“储国家栋梁之材”的办学宗旨,实施国际化办学方略,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孔祥俊说:“尽管南洋公学特班已成了遥远的过去,但它仍时刻激励我们要有激情和梦想,谱写更灿烂的新篇章。”

  从培养“桢干大才”到国际化办学

  20世纪初,中国正值内忧外患、战火纷飞,彼时,西学东渐,不断冲击我国传统文化和制度。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培养“中西贯通”的法政人才,南洋公学开办特班。南洋公学代总理张元济所订《拟设南洋公学特班章程》第一条明确点明开设特班的目的:“待成材之彦之有志西学”,即尽快培养出有志西学的“桢干大才”。

  在南洋公学“中西贯通”教育模式影响下,2002年,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成立时,即确立了国际化办学方略。2007年7月31日,廖凯原基金会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捐赠协议。2008年9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冠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以铭志廖凯原基金会的义举。

  孔祥俊认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新技术和新产业革命的加速、逆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在此背景下,中国法学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无论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还是为了应对中美贸易战、南海海洋争端、跨国诉讼所面临的复杂法律问题,我们都需要尽快培养一批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具备跨文化交流和沟通能力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竞争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孔祥俊说。

  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将国际法学科作为学院重点发展学科,成立了国际法研究所,深入研究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金融法、世贸组织法律制度、海事海商法等,并推行“双语教学”,开设了《国际经济法专题研究》《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税法》等双语课程,并不断提升学生英语水平。

  据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师资队伍保持着高度国际化,该院83%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该院还聘请了全球著名的贝克·麦坚时律所亚太区主席徐景德为实务教授,开设了《国际商事法律实践》《国际税法实务研究》等前沿实务课程。

  依托这一国际化人才队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在国家治理与法治、科技创新与竞争法治、风险社会与全球治理等领域取得一批高质量成果。其中,该院教授季卫东的《法与社会》课程被打造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不断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法学院的实质性合作,如同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资助学生赴斯坦福大学攻读LLM(法学硕士)学位。

  同时,该院在世界银行等机构建立海外实习基地,以参与全球法律治理为导向,为在校生深入“一带一路”“走进非洲”社会实践搭建平台,为向世界银行、联合国等世界性组织输送中国法治人才创造条件。

  改革不止 图强不息

  作为近代中国西学教育的引领者,南洋公学具有强烈的改革创新精神,特班的设立与其时清政府改革人才选拔制度,重新开设经济特科有着密切联系,是有别于当时南洋公学常规教学系统、应时跟进的一项教育改革举措,目的在于“应经济特科之选,以储国家栋梁之材”。

  这种变革图强的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推出“三三制”法科特班,以“三年本科+三年硕士研究生”本硕贯通培养的方式,避免法学专业本科生第四年粗放式实习等浪费时间,并采取小班上课、对话式教学等举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项改革在推行之初也曾引发许多人的担忧。不过,法科特班正式开设后,成效很快凸显,不但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还被证明是法学教育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

  在孔祥俊看来,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强基固本”,既要重视法理学、法哲学、法律史、法律思想史、宪法和基本部门法的学习,还要锻炼和学习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该院法科特班对主要专业课程采取专题研究、比较分析、逐步深化法律思维等教学方式,进行对话式教育、判例研究、分组攻读切磋等,这有助于为学生下一步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孔祥俊表示,如果将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内容看作静态法,即体系化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真实的法律文本、准确的理解和解释等,那么学生毕业后步入法律实践面对的就是动态法,有时不具有唯一正确答案。静态法是基础,动态法是升华。正如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大门上刻着的一句话:“法律是鲜活的生命,而非僵化的规则。”在筑牢静态法基础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动态法训练同样必不可少。

  孔祥俊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法科特班是国内较早尝试校内校外双导师制的法学教育点之一,即除院内教师担任导师外,还挑选一定数量的实务部门专家担任导师,并成建制地安排学生进入法院、检察院、律所进行为期半年的“一对一”指导专业实习。近年来,该院法科特班改革后,还推出了“法学+经济学”双学位班,依托学校经管学科优势,培养交叉复合型法学人才。

责任编辑:景杰婷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