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法学院学生在“挑战杯”中获奖
发布日期:2021-03-29 来源:天津大学法学院

据天津大学法学院消息,近日,天津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校级评审圆满结束,法学院学子取得优异成绩,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赛道共获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特等奖

我国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分析与层级责任制构建

指导教师:田亦尧、余慧华

负责人:张亚池

代孕辅助生殖技术的法律挑战和规制

指导教师:曾艳

负责人:迟璐

二等奖

大运河文物保护法律研究——以天津市红桥区估衣街、曾公祠、西沽保护为例

指导教师:余慧华、董妍、穆森

负责人:庞津珍

三等奖

智慧司法中区块链存证技术的适用风险与规制路径——基于我国互联网司法2018年~2020年裁判案例的检视

指导教师:田亦尧

负责人:王常阳

疫情信息公开机制的实证调研

指导教师:董妍

负责人:吴雨航

中美城市青少年财产犯罪的时空分布与防范对策

指导教师:于阳

负责人:庄渊智

《我国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分析与层级责任制构建》项目组从对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科学保护出发,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走访调研数十处低级别文物,提出了责任制管理体系,以法律保护为基础,以教保协同和社会参与作为有效补充。力求通过制度手段开发文物价值、助力文化传承。

《代孕辅助生殖技术的法律挑战和规制》项目组受新闻事件启发,通过问卷调查、判例研究与域外比较等实证研究法,分析代孕技术的现实争议与立法缺陷,表明“有限开放代孕”的立法态度,对代孕问题的法律挑战提出规制建议。

《大运河文物保护法律研究——以天津市红桥区估衣街、曾公祠、西沽保护为例》项目组以实证调研—违法性分析—原因归纳—提出对策建议的研究路线归纳了大运河文物保护三大典型问题——产权变更、异地重建、毁损拆除,并以红桥区为视点,选取估衣街、曾公祠、西沽南三处文物保护案例展开调查与法律研究,从立法、执法、司法层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智慧司法中区块链存证技术的适用风险与规制路径——基于我国互联网司法2018-2020年裁判案例的检视》项目组基于对互联网司法75件案例的分析,指出当前互联网司法存在盲信区块链证据、审查与质证不足、管理方式容易招致司法保护主义等问题,问题背后的法理原因并给出针对性对策。

《疫情信息公开机制的实证调研》项目组在调查研究本次新冠肺炎中政府信息公开程序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总结现有的经验和方法,体会本次疫情战斗中的“中国之治”。进而提出对策,以期能为我国疫情信息公开程序的优化提供一些积极的可行性建议。

《中美城市青少年财产犯罪的时空分布与防范对策》项目组通过对中美两国在青少年财产犯罪上的时空分布以及相应的对应处遇措施的比较法研究,通过研究美国百余年的青少年犯罪研究历史以及研究成果,寻找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可借鉴成果,对中国青少年犯罪发展提供自身的贡献。

法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积极为同学提供参赛平台和专业指导,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增强学生科研能力,在各项比赛中展现出法学院学子的风采。后续,学院也将继续关注比赛进程,积极配合校团委做好市赛、国赛的选送、指导工作,推动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再创佳绩!

责任编辑:杨玉芬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