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知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优秀等级结项
发布日期:2021-04-06  来源:华东政法大学

据华东政法大学消息,近日,该校杨知文副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法律适用视角下的指导性案例编撰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16CFX005)顺利通过结项鉴定,鉴定等级为“优秀”。

8.jpg

杨知文副研究员

自从司法改革提出建立案例指导制度以来,有关指导性案例的诸多议题一直得到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的热切关注,案例指导制度的创建与运行铸就了中国特色的司法案例运用制度。案例指导制度以指导性案例的选编、发布和参照适用为依托,力图借助生效裁判案例的标准作用来促进法律适用的统一,体现了多重的制度设计新颖性。与司法改革和案例指导的发展相伴,就案例指导制度运转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原理层面的持续关注和探讨,应该是我国法学理论研究中的一种趋向。

该项目研究成果认为,指导性案例是案例指导制度的实际载体和物质基础,关注案例指导制度完全可以把指导性案例作为聚焦。应当看到,案例指导的有效运营与完善发展需要以具有持续性和系统性的指导性案例编撰活动为条件或依靠,如何把裁判案例编撰为具有特殊价值的指导性案例仍然是关涉案例指导制度当下开展和未来前景的关键问题。指导性案例的编撰理应要求有原理和方法上的强调与讲究,从法律适用视角探讨指导性案例编撰的法理和方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整体来看,该项目研究成果首先把指导性案例的编撰及其方法建立在对指导性案例“著成”特性的分析和解读之上,从一般原理和方法论上讨论了法律适用与指导性案例编撰的基本法理,为从法律适用视角发现和构建指导性案例编撰的方法奠定理论根基;然后,以对“同案同判”证成理据的探讨为统领,把其中的司法原理和制度诉求作为价值关照或目标准则,为进一步探索指导性案例的编撰及其方法问题铺垫道路;同时,以引入法律适用的方法论为依赖,从总体上阐明了指导性案例编撰的方法及相应规范要求。作为对相关原理的贯彻与应用,接下来细致地讨论了指导性案例编撰中的法律方法具体运用情况,既从微观操作的维度论述了指导性案例编撰的方法事宜,又从指导性案例内容构成(选取其中的要素)的维度论述了有关的编撰方法及发展措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成果质量要求较高,结项审核较为严格,结项等级为优秀的项目数量极少。20213月验收的484个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中,仅39项获得优秀等级,优秀率为8%。迄今为止,华东政法大学已有王迁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版权保护技术规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0CFX057)、李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的范式之争及基于中国经验的对话”(项目批准号:13CSH001)及王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出金文、简牍所见周秦法制变革研究”(项目批准号:16BFX018)获得优秀等级结项。此次杨知文副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优秀等级结项,是项目组成员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成果,也是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实力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华东政法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保持较好水平,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总数42项,2020年为34项。今年13月,已有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顺利结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项目的申报释放出更多潜力,有利于立结项间形成良性循环。科研处将继续落实项目过程管理,为老师们高质量完成项目提供服务。

责任编辑:杨玉芬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