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东政法大学消息,2021年4月19日晚,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院长席建林应邀在该校松江校区主讲本学期“法治中国”课程第七讲“感知正义:一个关于司法方法与法律职业伦理的话题”。课程由校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教授主持。
席建林指出,正义不仅要可见,更要可感知。席建林从价值多元化等方面介绍了感受正义面临的挑战,并从可行性等方面论述了正义的可实现。席建林强调,为实现正义,立法、执法、司法要各司其职,立法者要立良法,执法者要严格依法,司法者要能动适法。
席建林强调,司法者要有实现正义的天然使命感。努力做一个有爱心、有智慧、有信仰、有担当的法律人。同时席建林指出,司法者要把握实现正义的丰富内涵。席建林从四个方面对正义的丰富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正义是相对的,如刑法与民法、不同利益主体、不同时期及不同地域的正义可能存在不同。正义即平衡,如平衡法律与法律、过去和现在、法律与道德、权利与权利、特殊与普遍之间的关系。正义需要合理的解释。正义是对责任的合理分配。
席建林阐述了司法者实现正义的路径方法。证据是诉讼之王,证据标准是诉讼的灵魂。法律即承诺。席建林强调,要维护法的确定性,坚持无权利则无救济,同时要发挥司法的想象力,要让正义可见。席建林认为,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课程最后,席建林就学生提出的舆论与司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为对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华东政法大学立足学校办学特色,依托优势学科,整合优秀师资,专门开设“法治中国”品牌课程。课程主要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法治实践等核心内容,旨在坚持立德树人目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的培育和提升,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