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法学院“判解研究工作坊”第七期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1-05-21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据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消息,2021年5月18日,2020-2021下学期“判解研究工作坊”第七期在法学院220会议室举行。此次讲座由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吴清卿老师以 “TikTok(抖音海外版)在美国的合规风波”为主题进行阐述,法学院院长助理吴文芳老师主持,通力律师事务所朱晓阳律师参与会谈。

首先,吴清卿老师介绍了此次讲座的讲述流程和要点内容,由抖音在美国发展历程中的经营风波,逐渐引入抖音收集和使用数据的条款内容,结合抖音诉讼案件的讲解、落脚于企业出海时注重数据合规。

吴清卿老师谈到,抖音自发布以来,迅速在海外市场得以立足,全球用户在几年内爆发式增长。她以具体数据呈现美国用户特征,直观反映了抖音的重点用户群体和增长速度。抖音经营成功的同时也引起了海外国家的强力监管,如2021年2月抖音支付巨额和解金以平息因违反《伊利诺伊州生物识别信息隐私法》(BIPA)的集体诉讼。

接着,吴清卿老师介绍了抖音APP用户使用隐私条款的具体内容和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数据的目的,包括改进和开发平台、防止犯罪并确保用户安全、提供有针对性的广告和促销信息、第三方服务商提供云存储业务。吴老师认为抖音公司获取用户个人数据进行个性化推荐,以提高用户粘性,是一种商业经营策略,我们在身边能实际感受到这种影响力。

然后,吴清卿老师介绍了抖音公司遭遇的两个诉讼案例。她通过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2019年2月对tiktok的处罚,引出背后的法律依据,详细地介绍了《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COPPA)的具体条款。吴老师阐述到,COPPA的主要目标是让父母控制网络可以从他们的幼儿那里收集到的信息,而抖音公司在收集13岁以下的孩子信息时未能通知父母,未获得可验证的父母同意,这让抖音公司支付了巨额的和解金。在2020年的集体诉讼中,吴老师列举了原告与被告的主张,重点说明了原告主张的理由。吴老师谈到,BIPA要求在伊利诺伊州开展业务的公司必须遵守与收集和存储生物识别信息有关的规定,包括:如果公司打算收集或披露个人生物识别码,须征得个人同意;及时销毁生物识别码;安全存储生物识别符。抖音公司因收集信息时未获得原告的“书面许可”,最后也支付和解金。吴老师认为,抖音公司用和解的方式平息诉讼,是一种公关策略,在于减少诉讼资源的投入,降低公司经营信息曝光的可能性,最大程度避免商业信誉的损害

最后,吴清卿老师总结了抖音在美国的合规风波事件,提出企业出海时需关注各国有关数据、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法律,注重数据合规。

吴清卿老师讲述结束后,与谈人朱晓阳律师分享了他的观点。朱老师认为网络安全和数据合规成为热门话题,公司关注度日益提高,业务前景广阔,从实务角度探讨个人信息保护的学理思考也很有价值。他以苹果App追踪隐私框架为案例,谈到企业借助用户行为追踪代码推送符合个人偏好信息市场空间庞大,而最新系统更新后询问用户是否授权,触动广告主的利益,产生一些纠葛。

在儿童信息保护上,朱律师认为甄别用户必然需要获取用户信息,得到监护人的确认,即使能鉴定身份,不一定能确认法律上的联系。如儿童的父母不一定就完全是其法律事实上的监护人。朱律师也谈到,数据安全成为跨国业务中信息保护必备的板块。在标准场景下,企业会告知用户隐私政策,如何收集和使用数据,但在非标准场景,企业没有很好的途径和动力去告知用户,使其滥用技术试探法律边界。

讲座最后,吴文芳老师就个人信息收集要遵循的原则,与朱晓阳律师进行了探讨。与会学生也提出了疑惑,老师们一一解答。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责任编辑:赵子琦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