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消息,2021年5月19日晚七点,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行政法研究所通过腾讯会议顺利举办“行政法实务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期“‘道’与行政执法的现实思考”。本次讲座由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处长袁雪石主讲,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行政法研究所所长罗智敏教授主持,北京律协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专业委员会主任陈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张效羽教授作为与谈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赵宏教授、马允副教授、张冬阳博士参与了本次讲座,来自多所高校的学生们在线旁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主持人罗智敏教授指出行政执法实践存有多头执法、多层执法、执法地方主义、部门主义、执法权责配置不明确、突击执法、运动式执法、选择性执法等现象。行政处罚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行政执法形式,尽管《行政处罚法》的修改对破解行政执法困局进行了一些回应,但实践如何推进仍有待持续观察。
主讲人袁雪石处长首先指出“道”的整体理念有助于从行政整体性的角度思考如何提升整体治理。第一,从组织整体观的角度来看,针对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等行刑衔接移送难题,他指出可以借鉴缓起诉制度,创设检察罚、法院罚,跨越分支协作,从组织体、手段上实现综合一体化;第二,从手段整体观的角度来看,针对行民衔接不顺畅、行政机关介入民事纠纷规则不清晰等难题,他指出宜将行政介入民事纠纷限定为与公共利益相关、民事纠纷简单明确、具备行政专业性等事项范围;第三,在立法制度供给整体观方面,针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难识别问题,他指出微观立法层面应存量清单管理、增量名称法定,宏观层面应创设行政行为的一般条款,推行法典化。最后,袁雪石处长总结道,道家等传统文化资源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灵感源泉,整体治理的需求来源于中国实践,须辩证处理整体治理与部门治理的关系。
与谈阶段,陈猛主任强调要厘清“道”的概念,他以实践中的“万金油”律师、行政执法权的下沉和行政处罚黑名单的边界等为例,指出“道”是一种方法,落实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行政执法领域,实际上就要求执法者做到“罚当其罪”、实现公平正义。
张效羽教授认为,袁雪石处长所谈论的整体治理问题与当下日渐强化的政府治理能力是相适应的,也顺应了社会、百姓对政府认知的转变和对社会治理的需求。这客观上要求行政法领域进行相应变革,具体体现为法典化改革、组织机构改革(由部门监管转向综合监管)及平台化治理。
赵宏教授就整体治理观下的行刑衔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包括是否应当在刑法领域加入预防风险功能、行政法对犯罪构成的补齐是否会挑战罪刑法定原则;张冬阳博士则结合行政机关介入民事纠纷的实践现状,提出行政机关应更加积极主动地重视公民的主观公权利、依法介入纠纷;马允副教授提出应对整体治理观之下可能引起的权力集中保持必要的警惕。
讲座最后,袁雪石处长分别对与谈嘉宾的问题进行了回应,明确需要加强制度设计和制度约束,并勉励大家应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罗智敏教授对三位嘉宾和老师同学们的参会表示感谢,“行政法实务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期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