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举办讲座
发布日期:2021-05-27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

据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消息,在检察院系统近期对刑事司法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进行热烈研讨的背景下,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于2021年5月23日下午在文科楼政行学院会议室开展了名为“多主体视角下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解读”的主题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四川智典律师事务所覃树攀律师,四川智典律师事务所谭玲律师、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唐清宇老师、成钊老师、杨宇帆老师、卓越法治人才实验班同学及部分研究生同学到场聆听。

覃树攀律师先对羁押必要性审查作出了简单的概述,为现场听众铺垫了本次讲座的学术基调。随后,以“取保候审”为切入点,从公安、检察院、法院以及律师的角度阐释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在实务中为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带来一系列难题,其认为即便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但能够真正办理“取保候审”的案件始终是小概率事件,这让同学们对刑事司法实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覃律师讲解完毕后,谭玲律师对覃律师的观点做了进一步拓展,将学术话题延伸至近些年火热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其认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似乎正在挤压刑辩律师的作用空间,简言之,检察院和犯罪嫌疑人的“量刑交易”将刑辩律师边缘化。为解决这个问题,谭律师构想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阶段就提前介入案件,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贯彻落实以保障当事人的权利。这为同学们日后从事刑辩律师带来了极大的灵感。

随后,唐清宇老师结合张军检察长的“降低羁押率”的核心观点和看法,就该问题分享了一系列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存在社会风险的社会风险评估细则。这让同学们对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未来的改革面向更为明确。

最后,成钊老师在总结前几位专家的基础上提出,检察院与犯罪嫌疑人在庭前达成的认罪认罚,不仅将庭审活动前置,而且排斥了律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独立地位,似乎有违背庭审实质化的嫌疑。这种种问题又将同学们引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此次专家讲座,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学术理论与司法实践既不可分割,又存在不小的差距,表示只有认真专研法律知识,努力探索司法实务,方可寻求弥合二者的灵丹妙药。

责任编辑:赵子琦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