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原法学院“积厚流光”法学系列沙龙举行
发布日期:2021-05-27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焦点议题,相关立法正加快推进。2021年5月2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数据法律研究中心主办的“积厚流光”法学系列沙龙第1期在上海中心举行。本期沙龙以“个人信息保护与科学立法”为主题,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审稿),围绕个人信息处理合法性基础、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要素市场的构建、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

5.27.27.png

华东政法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院院长高富平教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顾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院长刘力、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章晓琴、上海市人大财经委处长张继红、阿里巴巴集团法务总监詹巍、腾讯数据隐私保护部国内数据隐私保护负责人黄晓林、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法律研究总监李颖、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韩旭至、宁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耀、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曹博及博士后姬蕾蕾等嘉宾参加沙龙。沙龙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数据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彭诚信教授主持。

彭诚信首先对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对“积厚流光”法学系列沙龙名称的由来进行了阐释。积厚流光,语出《荀子·礼论》,意为积累的功业越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沙龙以“积厚流光”为名,旨在传承“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交大人精神,在法学天地里深耕厚植,播种法学事业的美好未来。

各位嘉宾聚焦个人信息保护与立法相关的热点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发言。

高富平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作了发言。他首先从宏观上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草案做了评价。他认为,个人信息保护法真正应当解决的问题是个人信息权利保护和个人数据的流动利用之间的平衡。他从个人信息决定权是否应当列入法律、同意是否可以作为个人信息处理合法性的一般原则、同意的泛化和滥用造成的影响、匿名化信息是否属于个人信息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其他嘉宾也从理论基础、立法实践、司法操作、行业发展的角度,就数据资源的流转利用、互联网市场秩序建构、平台责任边界确定等问题各抒己见。

彭诚信作总结发言。他认为,在数字社会中,每个人应当用互联网思维思考问题,思考在互联网社会中个人信息主体是什么角色、需要的是什么,企业和立法机构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才能真正地把握住数据利用和保护这样一个核心价值。

“积厚流光”法学系列沙龙以数字经济与互联网领域相关法律问题为面向,围绕知识产权保护、新型不正当竞争、反垄断、数字经济监管与合规、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等问题开展沙龙研讨,致力于在数字经济与互联网法律研究领域,为法学界,立法、司法、监管部门及数字经济、互联网产业界搭建研讨平台,增进对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型法律问题的理解,促进产学研各界在该领域研究过程中的研讨与交流,推动促进行业共识、学术发展与问题解决。

责任编辑:赵子琦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