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消息,2021年5月23日晚上,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会举办的第八届模拟法庭竞赛在经历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后圆满落下帷幕。本届模拟法庭竞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深入实践的平台,让同学们切身参与模拟的法律实务,加深了同学们对理论学习的思考,提升了同学们的实践水平。
2021年5月6日下午2点半,模拟法庭竞赛初赛在教学楼举行,六支参赛队伍针对主办方提供的民事案例展开法庭辩论,最终角逐出两支晋级决赛的队伍。
选手们通过比赛体验了完整的庭审流程,带着突破自我的勇气和汲取新知的渴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模拟法庭竞赛决赛于5月23日晚上7点在模拟法庭顺利举行。决赛案例是一起高空坠楼致死的刑事案件,检察机关以被告人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提起公诉。在决赛中担任公诉方的是“这是个好队”,担任辩护方的是“景行行止队”。为体现庭审现场的真实性,决赛流程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首先是庭前准备环节。正式开庭审理之前,由书记员查明到庭人员名单并向审判长报告,同时宣读法庭纪律。审判长张文健宣布开庭后进行了宣读审判员、书记员名单、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等一系列事项。
其次是法庭调查环节。公诉方宣读起诉书,辩护方宣读辩护词。随后公诉人对被告人进行讯问,辩护人对被告人进行发问。到了质证环节,双方向法庭展示了相关证据并发表意见,展示的证据包括证人证言、被告人供述、司法鉴定意见、现场勘查笔录、监控录像等。本环节中控辩双方主要针对被害人与被告人的社会关系及案发当晚的状况进行调查。
接下来进行的是法庭辩论环节。法庭辩论环节针对被告人是出于故意还是过失做出伤害,以及被告人是否成立累犯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公诉人认为现有证据显示出被告人存在蓄意报复被害人的嫌疑,因此被告人存在伤害的故意;且被告人曾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因此构成累犯,应加重处罚。辩护方则认为从监控录像来看,被害人的举动是一般人的应激行为,其只是基于想要甩脱张民的纠缠行为而作出的正常反应,不存在伤害的主观故意,因此不构成犯罪;且被告人在第一次犯罪时并未成年,而累犯的适用条件是犯罪分子在犯前罪和后罪时都必须年满十八周岁,因此辩护方认为本案不应考虑累犯。
控辩双方针锋相对,运用缜密的推理能力与高超的表达技巧,对另一方提出的意见做出精彩的回应,双方唇枪舌战给人以环环相扣之感,也使场下的观众沉浸在激烈的比赛氛围之中。
被告人作出最终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离席进行讨论。休庭完毕后,审判长宣布判决被告人胡汉三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决赛庭审到此结束。
在评委点评环节,董亚民、林永青、张文健三位专业评委分别对选手们在庭审中的表现做出了点评,并提出了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董亚民评委认为同学们需要进一步锻炼表达能力,在庭审时说话要有气势,表达要流利,声音要洪亮。他还提到律师不仅要熟练地用法律知识、抓住案件的关键点、深入了解案件事实,而且要做到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考虑,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林永青评委肯定了庭审中选手们的表现,但是他认为选手们目前对刑事案件还不够熟悉,在文书写作上也还存在不足,因此建议选手们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来充实自己,为未来参与司法实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张文健评委表示选手们的综合表现很不错,能够灵活处理庭审中的各种状况,但选手们的团队配合度和表达流畅度仍有待提高。
最终,担任辩护方的“景行行止队”在决赛中胜出,获得第八届模拟法庭竞赛的冠军;担任公诉方的“这是个好队”获得亚军;“景行行止队”的程泽昊同学获得“最佳风采奖”。让我们对以上获奖的队伍和个人表示祝贺!
感谢所有参赛的队伍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出色的表达技巧、缜密的逻辑思维为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模拟法庭竞赛!也感谢所有老师和评委的倾力指导以及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