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6日下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暨研讨会在上海政法学院综合研究中心107室举行。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青浦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明,吴江区区委常委、区公安局局长李文斌,嘉善县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锡锋出席并致辞,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政法委等单位的领导与工作人员共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法律学院院长侯怀霞主持。
在会议第一阶段,刘晓红致辞向与会人员表达了热烈欢迎,介绍了上海政法学院近年来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人民调解专业方向的特色与成就。刘晓红表示,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上海政法学院与青浦、吴江、嘉善三地政法委签订合作协议并举行研讨会,相信四家单位的合作必将对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青浦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曹秋龙,吴江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沈正华,嘉善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顾红胜与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副院长王康,共同签订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合作协议》。
签订协议后,刘晓红、赵明、李文斌、张锡锋共同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揭牌。
李文斌、张锡锋分别讲话,对研究基地的成立与研讨会的召开表示了祝贺,并对上海政法学院筹备此次研讨会表示感谢。李文斌表示,要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的成立为契机,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以一体化思路为举措,进一步提升治理成效。
张锡锋表示,“青吴嘉”三地合作日益密切,社会治理成效初步体现,设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意义重大,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在会议第二阶段,来自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和上海政法学院的专家、学者分别发表演讲,就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议题展开研讨交流。
青浦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曹秋龙指出,青浦区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平安青浦”指标体系考评的“指挥棒”作用,加强过程考核,每月对11个街镇进行考评。在工作衔接的加强中,严格落实三方面举措:注重对标对表,注重全面全程,注重细化深化。
青浦区委党校讲师李秀元以党建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过程的影响为视角,提出党建引领是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的“智慧大脑”“沸腾血液”和“天然基因”,发挥着统管工作的作用,占据最基础的前沿阵地,决定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基调和底色。
吴江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金江华提出,为服务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青吴嘉”共建“C位长安”,坚持在协同发展上下功夫,在提质增效上求突破,在绿色发展上出实招,持续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共同建设高质量平安示范区。
吴江区委党校校委委员、教研室主任黄正术以“江南文化”为视角探讨了文化与社会治理的关系。他指出,江南不仅是地理概念,也是社会政治概念,应当充分发挥“江南文化”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嘉善县委政法委平安综治督导室副主任沈文介绍了嘉善县“智安小区”建设的经验。“智安小区”的建设采用多元数据采集、利用预警研判、精准化疫情防控,实现了社区管理的共治共享。
嘉善县委党校理论教师许承忠介绍了嘉善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最多跑一地”改革的实践探索经验。“最多跑一地”改革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社会治理领域的延伸,也是社会治理从强调“维稳”到强调“维权”的一次重要转变。
王康分享了对市域社会治理中的风险预防理念及实现机制的思考。他认为,传统风险和风险社会的风险不同,在市域社会治理中应对二者采取区别对待的风险预防策略。市域社会风险治理应当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风险预防原则,协调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从治理体系、治理措施、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制度完善,提升市域社会治理中风险预防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教授梁德阔从韧性治理的视角对我国疫情防控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他指出,韧性治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韧性治理的核心目标是维持系统的功能性,即在灾害发生后能够保持功能或尽快恢复功能,应充分发挥韧性治理的连接性策略、多功能性策略和多样性策略,有效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对疫情的应急能力。
侯怀霞高度评价了“青吴嘉”与上海政法学院“三地四家”的合作模式,表示在下一阶段将具体落实协议,充分发挥研究基地的作用,深化校地合作共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
赵明做总结讲话。他指出,“青吴嘉”三地的合作是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件大事,要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研究。要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坚持高点站位,直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的挑战,从更高的层面上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