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东政法大学消息,2021年5月28日和29日,华东政法大学与挪威奥斯陆大学合作设立的“中国-北欧法研究中心”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中心中方主任陈晶莹,国际交流处副处长马乐,中心法律史学团队负责人于明教授、社会学团队负责人李俊教授、商法学与环境法学团队秘书长张璐教授、刑事法学团队和国际法学团队代表,各研究团队秘书处成员以及向会议提交论文的老师等参会。奥斯陆大学法学院院长Ragnhild Hennum教授,前任院长、中心外方主任Dag Michalsen教授,外方联络人Maria Lundberg副教授及提交论文的挪方代表出席会议。
5月28日,陈晶莹与Ragnhild Hennum分别致开幕辞。陈晶莹回顾了中心的设立宗旨,并指出我国与北欧国家交往日益频繁,加强双方在法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期望双方通过合作产生更丰硕的成果。Ragnhild Hennum感谢华东政法大学对于会议的精心筹备,并表示华东政法大学是中国法学重镇,奥斯陆大学法学院愿意持续加强双方学术交流,探索更多学术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华东政法大学与挪方各有8位老师发言,共提交论文16篇,会议分为刑法、环境法、法律史以及国际法等四个主题。28日的会议由Maria Lundberg副教授主持,在刑法专题讨论中,Ragnhild Hennum教授、李俊教授、马贺副教授以及张筱叶博士分别就亲密关系犯罪、刑罚社会效果、缓刑适用以及监狱叙事矫治等主题发表演讲,与会专家围绕家庭暴力的理论分析框架、亲密关系犯罪社会文化背景、基层审判数据来源、中国缓刑研究发展历史、叙事矫正中西比较等问题进一步展开了讨论。
环境法专题讨论中,褚涓博士、Maria Lundberg副教授、Ole-Kristian Fauchald教授与周勇博士分别就中美环境公益诉讼、巴黎协定、国家法庭与仲裁、雅鲁藏布江的水力资源开发等主题发表演讲。与会专家就跨境河流的环境诉讼、巴黎协定与国内法的关系、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以及河流开发的跨境协调机制等问题深入探讨。
5月29日的会议由于明教授主持。在法律史专题讨论中,李凌云副教授、Dag Michalsen教授、李明倩副教授与史志强博士分别就中国罢工权、北欧国家法律现实主义、条约翻译问题以及清代刑事司法等主题发表演讲,与会专家就国外罢工权、美国与北欧法律多元主义异同、法律概念跨语际实践以及清代司法责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国际法专题讨论中,Alla Pozdnakova教授、Mads Andenæs教授与张虎副教授分别就北极地区开发冲突、挪威的国有投资与中国的《海上交通安全法》等主题发表演讲,与会专家就海上通行自由、挪威国企的特殊性、涉外案件的法律适用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双方在会议专设的“圆桌论坛”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进行了热烈讨论。周勇博士建议加强对于北欧法律现实主义思潮的研究,史志强博士认为双方可以共享部分在线课程,马乐副教授指出,围绕具体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有助于双方的深入交流。
Dag Michalsen教授与李俊教授分别致闭幕辞。Dag Michalsen教授祝贺会议圆满结束,并建议在本次会议的基础上可以就某些主题召开专题研讨会,进一步开展比较法研究。李俊教授感谢双方领导的对会议的大力支持、会务组织人员的辛勤付出,回顾了双方学术交往的历史,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学术合作、产出更多有意义的学术成果。
奥斯陆大学是北欧最具声望的大学之一,在2021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挪威首位,世界第113位。“中国-北欧法研究中心”于今年年初正式成立,是华东政法大学与奥斯陆大学共同设立、以中国法与北欧法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术机构。中心下设法律史学、国际法学(含国际航运法学)、社会学、刑事法学(含刑事诉讼法学)、商法学与环境法学五个科研团队,以“副主任+秘书处”模式开展工作。中心的设立及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是华东政法大学“高水平地方大学一流国际化项目”的重要成果,有力推动了华东政法大学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一流法学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