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法学院师生共话“躺平”问题
发布日期:2021-06-12 来源:天津大学法学院

据天津大学法学院消息,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021年6月9日,天津大学法学院组织部分学生就近期网络上热议的“躺平”问题进行研讨。校党委学工部部长赵欣、校党委宣传部广电制播中心主任李研,法学院院长孙佑海、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昊、法学院本科生辅导员付常辉出席会议。学生代表田敏、苏童、孙淑芬、张净雪、石钤文、秦境宏、刘芳成、刘冰杨、郭贵雨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孙佑海院长主持。

孙佑海院长指出:近期,在微博、微信、知乎等网络平台,以《躺平即是正义》的文章为先导,“躺平学”成为引发年轻人共鸣的热门话题。在《躺平即是正义》一文中,作者在文中宣传“躺平即正义”的理念,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在两年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极低的生活消费跟有一搭没一搭的打零工,维持一种“自由”的状态。不少网友读罢如获至宝,引得“躺平学”风行一时。“躺平学”的核心理念是“接受平庸、放弃奋斗”,这一说法看似与世无争,但折射了一些年轻人的“奋斗无用”的心理疲态,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我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非常有害。社会上的思想动态必然流向学校,进而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就业等产生消极影响。我们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躺平学”产生的原因和后果,一方面,要坚决拒绝“躺平学”,进一步加强“艰苦奋斗”思想的培养;另一方面,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重视青年心理状态,切实改善青年发展环境,努力将大学生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勇于进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苏童以“拒绝躺平,拥抱奋斗”为题进行发言,他认为:拒绝“躺平”,作为年轻人,我们要纵向与自身作比较。不少人不愿意奋斗,是因为找错了“参照系”,用个人几年的奋斗成果去和他人几十年的奋斗成果攀比,故而内心充满了挫败感。把横向比较转变为纵向比较,就是每天和自己比,个人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即可,才能够有效缓解盲目攀比带来的焦虑。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勇于拼搏,接续奋斗,问题才能一个一个解决,成功才能一步一步接近。

孙淑芬以“躺平与实现人生价值”为题进行发言,她认为:躺平是指“四无”青年:无理想、无欲望、无斗志、无作为。躺平产生的本质原因在于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躺平导致人生价值无法实现,而非人生价值无法实现导致选择躺平。对此,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避免躺平。应综合考量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不仅考虑个人利益或眼前利益。其次,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大环境设定合理的目标,并使其切实可操作。最后,持续努力,耐心等待,合理宣泄,理性放弃。要向着目标持续不断地努力,耐心等待质变的发生,遇到挫折可以合理宣泄情绪。当持续付出无法获得回报,反思目标方向问题,换个方向和目标继续努力。

张净雪以“‘躺平’有度,青年党员应保持行动自觉”为题进行发言,她认为:回顾历史,新文化运动中涌现了多位年轻的革命者,如青年学子赵世炎、邓中夏,陈独秀之子陈延年、陈乔年以及毛泽东,当时的他们与现在的我们年纪相仿,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他们每一个都满怀热情,用青春去探索、去斗争,为旧中国谋出路。在他们中间,没有人选择“躺平”。如今的我们享受着无数先驱用生命换来的奋斗成果,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不应该选择放弃理想、安然“躺平”,而是要立远大目标、担时代责任,累了、倦了的时候可以做短暂的修整,但不能把“躺平”作为长期的信念选择,因为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祖国需要青年的力量。

石钤文以“当代年轻人从未选择躺平”为题进行发言,她认为:“躺平”突然在网上被追捧,与其说它是打工人口中的人生哲学,不如说是年轻人面临奋斗困境时释放情绪的一个工具,是年轻人自嘲和彼此安慰、鼓励的话语纽带。应当关注年轻人的网上话语方式以及他们之间最新流行词的更替变化,从中了解他们的集体情绪脉冲;同时也应该充满信心,年轻人不可能是消沉乃至颓废的。

秦境宏以“躺平并非真的躺平”为题进行发言,她认为:躺平是时下非常流行的一个热词,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什么也不做,只是躺着。躺平实际上折射出了当代年轻人压力大、焦虑的社会现状,躺平的背后是低回报率带来的焦躁和不安。其实大家说躺平并非真的躺平,这种自我调侃式的表达是情绪疏解和暂时休息的需要,社会不应也没必要将其过度解读。躺平让人联想到目前的“鸡娃”现象,但比考试分数更重要的是健全的心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人格,这些才能让当代青年更好地面对生活的风浪,而不是高分。

刘芳成以“躺平——非贬义的社会学名词”为题进行发言,她认为:根据当下的网络风气,躺平是对内卷的对抗和反抗,很多人赋予了这个词语负面含义。但个人并不赞同将躺平视为一个贬义词。其实只有经过了个人奋斗功成名就后,才有资格说要躺平。因此,真正的躺平是建立于个人成就之上的,是在经历残酷现实之后的自我释放,代表着对人生的选择权。人生是需要完成一些事情的,有一天如果发现什么都没有完成而且已经来不及的时候,一定会感到惋惜。透过躺平这个话题来探讨当代青年人的价值观,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清醒的意志来分辨盲目随波的“躺平”和有价值有意义的躺平。

刘冰杨以“躺平是摒弃过度的比较思维”为题进行发言,她认为:躺平是当代年轻人反对过度内卷的一种方式。躺平代表一种慢节奏、低欲望的生活状态,并且也成为了不再参与“内卷”的另一条出路。内卷,本意是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躺平”是指让年轻人从自身的条件和现状出发,合理可实现的追求个人目标。躺平是摒弃一种过度比较的思维,躺平不是不努力,而是不用打鸡血的方式去努力。

郭贵雨以“年轻人应该如何正确躺平”为题进行发言,她认为:首先,适当躺平,有益身心。躺平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现象。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生存和生活压力都很大,大家经常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在身体被掏空的情况下,适当躺平一下未尝不可,有利于身心健康。躺平期间可以静心思考,更好地调整恢复到好的状态,使得学习生活和生活更加焕发活力。其次,一味躺平,贻害无穷。过度地躺平是极其有害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不管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贻害无穷。如果连最应该有蓬勃朝气的年轻人都选择颓废不前,那社会发展的大旗谁来扛?未来的脊梁谁来当?希望大家适当躺平,努力奋斗。

王甜甜以“躺平只是中场休息,拼搏永无止境”为题进行发言,她认为:“躺平”一词,指代了人们对生活的消极态度。这不禁引起青年人对生命意义的反思,我们的存在,是为了什么?俄国作家果戈理说:“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作为青年人,当怀有家国情怀,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天津大学法学学子应牢记“崇法厚德,致公天下”的院训,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岗位,都要有担当,心怀天下。诚然,一直奋斗的状态总会有疲惫的时刻,但偶尔的“躺平”只是中场休息,是为了以更好的姿态站起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拼搏永无止境。

杨帆以“在躺平中思考,对葛优躺说不”为题进行发言,她认为:躺平在某种程度上是遭受挫折时寻求自我解脱和自我治愈的一个暂时的过程。而葛优躺就是一个负面的颓废形象,表达一种悲观的“丧文化”。一些人虽然呼吁躺平放弃,对一切毫不在意,但实则运筹帷幄,暗自奋斗,厚积薄发。当代年轻人特别是90后拥有更可贵的信仰,并非被人说是垮掉的一代。总结而言,“葛优躺”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是一种颓废状态。而在“躺平”中,可以思考,可以暗自努力,即让身体躺平,但是心不能躺平。因为美好生活的实现,还要依靠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去努力完成。

秦勤以“在内卷时代,做一名不躺平的博士生”为题进行发言,她认为:所谓博士生选择“躺平”是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我焦虑,自我怀疑,在踌躇满志中失去了方向、斗志,所以索性选择得过且过,最终能达到毕业要求的基本门槛便已满足。躺平是每个人的权利,科研累了可以休息一下,偶尔佛系几天是可取的,切忌天天躺,时时躺,否则就不是“躺平”,而是“堕落”。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诗词:“因为我是青年,我的歌弦作为青年的发言。也许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走调,奋发,毕竟是歌声的主旋!我是冲刺与速度,我是今天和明天,面对一个崛起的伟大民族,我要高傲地宣称:我是中国青年!”这段话一直激励个人走到今天,愿大家不悔科研初心,走好学术之路!

王操以“年轻人真的躺平了么?”为题进行发言,他认为:“躺平”仅是年轻人的自我疏导、自我调侃与自我戏谑罢了。年轻人选择“躺平”所触动的或许是话语权控制者的神经,其天然地站在制高点对年轻人进行批判。“躺平”在任何时代都普遍存在,极端个例无法代表主流大众。我们无法对“躺平”进行一个相对客观的判断,导致“躺平”一词的滥用与污名化。互联网媒介所“宣扬”的“躺平”人生哲学,终究是年轻人的自娱自乐,年轻人也乐在其中,社会舆论对此不必过度反应。另外,那些口口声声说着“躺平”的年轻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一股大干一场的劲。

周会杰以“工作中躺平现象引发的思考”为题进行发言,他认为:结合工作,工作中躺平现象的分类。一是主动躺平,追求安稳。具体分为两种,一种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衣食无忧,每日追求朝九晚五生活,不思进取;一种是家庭条件一般,高房价高婚育成本,引发努力奋进也解决不了现实困境的思想,以致追求安逸。二是被动躺平,避事躲责。干事创业越多、出错追责越多,也就是不干不错、多干多错的错误思想作祟,导致遇事则躲,消极怠工。基于此,一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奋进思想,充分认识奋斗永无止境的现实意义。二是加大企事业单位容错免责制度的执行力度,切实给想干事敢干事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是加大考核激励力度,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教育示范作用,切实形成赏当其功、功当其赏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大追责问责力度,严厉处理工作不担当不作为行为,切实达到错当其罚、罚当其错的惩处效果。

刘东岳以“躺平可以,但是不能一直躺平”为题进行发言,他认为: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内卷化严重等问题,会影响青年产生不愿消费、不愿工作、不愿交流的躺平心态。作为一名“90后”,虽然因在校学习尚未面临工作与婚姻生活的压力,不会有真正躺平的体会,但是在过往经历中个人也有躺平的感受。在面临学业、爱情、生活上的压力时,也有个人承担不了,不愿面对的时候。但由于孙佑海老师和身边同学朋友的支持与鼓励,让我从躺平中站了起,并在站起来之后走的更稳。最后,希望青年人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个人能力,正确处理个人欲望,这样才能避免躺平,一步步稳健的走下去。

周松以“站起来,拒绝躺平”为题进行发言,他认为:躺平和英国的尼特族,美国的归巢族等有诸多相似之处,是一种处世哲学。躺平本质上是“不思进取、自甘堕落”消极心理的外化表现形式,其内生动因是对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回顾百年党史,不怕苦、能吃苦、能战胜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作为新时代的法科学生,更应该肩负历史使命,站起来,拒绝躺平,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共和国法治建设添砖加瓦,做勇挑重任的时代新人。

田敏以“‘躺平’原因与出路?”为题进行发言,她认为:最近盛行网络的“躺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买房难。房价居高不下,青年一代买房压力过大。工作难。“内卷”严重,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猝死现象频发,无法平衡工作与生活。养娃难。教育压力增大,年轻父母被迫“鸡娃”,教育成本逐渐增加,网络的不良引导。而“躺平”的出路在于:加强社会风气的引导,营造正能量的社会氛围。保障《劳动法》的落实,有效确保打工人合理的劳动时间。控制房价,减轻青年一代的买房压力。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林禹秋以“躺平现象的成因与对策思考”为题进行发言,他认为:“躺平”是指迫于现实压力,放弃奋斗,放弃追求目标,逃避责任的一种人生选择。在韩国,不少青年人放弃结婚、生子、恋爱、社交、买房,被戏称为“五抛社会”。解决这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个人层面分析,选择“躺平”的人生态度会使得抗压性逐步降低,阻碍自我价值的实现;从社会层面分析,不少人选择“躺平”是由于社会阶层相对固化,加之奋斗失败的无力感,如果不断选择“躺平”,社会阶层固化将更加难以扭转;从国家层面分析,“躺平”现象与日本的“低欲望社会”具有相似性,民众“躺平”,人才凋零,人口出生率下降,经济衰退,这些都是国家不能承受之重。造成“躺平”现象的原因很多,从外部因素分析,日韩等国丧文化、宅文化的渗透与腐蚀,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的青少年造成了严重影响。青年人应当自觉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不逃避竞争,也不沉溺于恶性竞争,要有包容意识,理解不同时代的不同价值,求同存异。当反复碰壁时,不要急于“躺平”而是要找到正确的道路,扬长避短。最后,国家要加强引导,改良社会资源分配方式,让社会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天津大学毕业生、福建省委政法委干部廖志明以“自律过好一生,放纵虚度一段”为题进行发言,他认为:自律的人能过好一生,放纵的人只能虚度几段。躺平可以是最后的一种目标状态,但绝不可能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状态。在目标上,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得无,求躺平可能最后会一无所有。在时间上,在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岁月里,以躺平的方式度过,不仅浪费了才干增长的机会,更是对个人的不负责,原本通过缓慢的积累、试错和沉淀,未来有无限可能性,以躺待之,意味着绝大部分可能性的消失。

付常辉结合自身工作,交流了学习感悟。他表示:从我国疫情防控斗争、航天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当面对国家、民族的需要,我们年轻人是完全能够站得出来、冲得上去的,没有选择“躺平”。其次,我们要区分暂时休息式的“躺平”和持彻底消极态度的“躺平”。对于后者,我们要合理引导他们积极奋斗。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多方面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青年的创造性贡献,而我们青年的价值也需要通过奋斗来实现。在引导“躺平”族奋斗方面,我们一要积极宣传正面典型,引导大家认识奋斗的意义;二要切实帮助大家解决困难,了解同学们的需要,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

张昊副书记、副院长指出:首先,“躺平”不是当代社会青年的主流,也不是历代中国社会青年的主流。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勤劳是诠释青年不“躺平”的最好注脚。回顾百年党史,在革命年代,以张太雷同志等为代表的中国青年,为拯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把短暂的一生献给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功绩。正是他们的不“躺平”,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在建设时期,面对国内艰苦的生活条件,以史绍熙、余国琮、刘豹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代表的中国青年,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正是他们的不“躺平”,为中国人民富起来奠定了基石。改革开放年代,无数中国青年的奋斗,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正是他们的不“躺平”,让中国人民在强起来的道路上昂首阔步。随后,他结合个人工作体会,提出躺平的状态远远没有奋斗的状态感觉好。人生就像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要苦一阵子,要让奋斗成为青春最靓丽的底色。最后,他强调不要被网络上的躺平现象所迷惑,作为法学青年学生,不仅仅要关注衣食住行问题,更要多关注人文、关注社会、关注公平正义,为中国法治进程贡献个人的力量。针对当前青年人择业“扎堆”的现象,他希望青年学生要结合个人兴趣和国家需求做好人生规划,真正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李研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指出:年轻人要认清自己的特点与长处,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职业领域,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奋斗,从来都是青年人的行动哲学,唯独奋斗才能让自己自强不息。年轻人理应热血奋斗,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不能躺平,只是不能让自己的精神躺平而已。青年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这决定了时间在年轻人这一边。所以年轻人在战略上一定要有足够的乐观主义精神,无论你是想奋斗还是想躺平,都应该摆正心态、顺势而为、平衡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健康。

党委学工部赵欣部长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夺取革命胜利,解放全中国,靠的是青年的力量;进行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靠的是青年闯劲;如今我们要应对和化解各类风险和挑战,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依然要靠青年。“躺平”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当代青年中,有少数人已经迷失了前进方向,失去了闯荡的斗志。固然,造成“躺平”的理由可能有无数种,这种选择也是个人自由,谁都无权干涉。但是,如果这种思潮成为了社会主流,谁都不想奋斗,不想创造,不谈担当与责任,在国家需要时没有人站出来,在民族危难关头无人挺身而出,那这样的国家还能强大吗?不可否认,随着科技社会的到来,社会竞争日益加剧,我们生活的压力与日俱增,年轻人就业、创业都会遭遇许多困难。但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一时受挫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改变的勇气。时代只会眷顾奋进者、拼搏者,不会可怜犹豫者、徘徊者,大家应当充满改变社会的勇气,敢于向一切困难发起冲锋,永远不当混天过日的“躺平”者。最后,他希望天大学子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嘱托,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责任编辑:赵子琦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