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消息,日前,该院党委举行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学院党委全体在校委员参加了学习。部分行政班子成员列席学习会。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李欢欢主持。
中心组根据学院党委工作实际,重点学习了党委教师工作部编制《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读本》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论述的系列摘编资料;重点学习了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与会人员交流分享了学习体会。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梅夏英指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以国际化为办学特色的中国大学的法学院,应该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法律人才,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利用法律工具维护国家利益,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李欢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赋予了师德师风新的时代内涵,为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育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结合学院的优势学科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特色,要进一步探讨如何积极引导国际舆论,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参与国际法治;加快完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党委副书记张莉认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教师不仅仅是精神礼貌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师德,是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道德底线,一个缺乏道德底线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担当不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职业的不变准则,说的是为师者不仅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教师不仅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还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党委委员、副处级组织员裴秋蕊谈到,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构筑高等教育领域职业道德风向标的重要举措。教师队伍对广大学子的成长成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道德,注重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方能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党委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开展先进事迹学习和师德警示教育,引导教师学习践行新时代师德规范,打造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新氛围、新风尚。
学习会上,李欢欢领学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1年第9期党委理论中心组、师生政治理论学习资料,包括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日报创刊40周年强调:更好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为促进中国和世界交流沟通作出新的贡献(《人民日报》);中办印发《通知》: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人民日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新修订的教育法的通知(教育部网站)和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人民日报》)等。
党委委员、副院长冯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的重要讲话和对中国日报创刊40周年的贺信,都体现了中央对国际传播工作的高度重视,必将推动开启国际传播事业新局面,更好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作为党员干部,首先要对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贺信精神进行认真学习;其次,要将学校和学院中心工作相结合起来,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优秀人才;再次要以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为契机,大力推进学校党建工作迈向新台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委委员、副院长边永民认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法学院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国际合作和对外交流的机会,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树立法治中国的形象,传播法治的中国经验。
党委委员、院长助理张欣表示,作为一名法学院的党员教师,更应时刻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在法学教育过程中,积极探索传统法学学科的更新升级,将法学学科导向转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法学+人工智能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建设。为此,应当从课程设计、培养方案制定、理论与实践平台、产学研育人平台等多个方面综合推进,为新法学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