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吉林大学法学院消息,2021年6月19至20日,“2021年国际法师生论坛:中美关系的国际法维度”研讨会在长春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办。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廖诗评教授,复旦大学法学院的蔡从燕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的鲁广锦教授、何志鹏教授、王彦志教授和姚莹副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的黄志雄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赵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国际法研究所的柳华文教授,以及吉林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和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们参加本次研讨会。各位师生深切关注中国国际法的重大问题、前沿问题,并以习近平主席法治思想为指导,探讨了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应如何走向世界。
吉林大学法学院何志鹏教授主持了主旨发言环节。柳华文教授从人权法视角分析了中美法律战,并指出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符合中国发展需要的。黄志雄教授梳理了中美网络关系的国际法维度和演进脉络,并分析了其中的国际法焦点问题。廖诗评教授从共同体与个体、法律与政治、善意与恶意三个视角,阐释了中美法律战的形成思路与实践。蔡从燕教授从自由主义国际法和威权国际法两个维度,分析了国际实力格局变迁背景下,美国国际法学知识谱系的发展。赵骏教授讲述了国际法创新的中国模式定位、思维与路径,从历史、现实和发展三个维度对国际法的功能进行了解读。最后,何志鹏教授讲述了中美在国际法观上的异同,就双方在国际法体系、国际法运行、国际法发展和国际法作用几个方面的认知差异进行了解读,并进一步分析了导致这些差异的成因。
专题一是国际法与国内事务的碰撞,由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魏晓旭主持。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顾天杰、厦门大学法学院刘捷、武汉大学法学院孙芸芸和吉林大学法学院周萌四位同学,分别就法律战中的国内法、跨国行政执法的类型转化、主权视角下网络间谍活动的国际法规则、以及投资便利化的国际趋势与中国因应几个方面进行了学术发言,并由赵骏教授进行评议。赵骏教授在肯定了各位同学论文内容详实的基础上,也提出了文章写作选题大小要适宜的建议,提醒同学们论文研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能为实践献策。
专题二是国际法基础与研究探索,由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应瑶慧主持。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娄琳、武汉大学法学院彭坤、吉林大学法学院王艺曌和吉林大学法学院魏晓旭四名同学,分别就中西国际法研究的通约与差异、联合国信息安全开放式工作、国际法正义标准和马克思主义对国际法发展的启示几个方面进行了学术汇报。蔡从燕教授和王彦志教授分别对几位同学的发言进行了评议。两位教授针对几位同学的论文,从选题到结构、从学术意义到研究方法,都逐一指出了问题并给予了相应建议。蔡从燕教授建议同学们在论文选题方面要聚焦,要避免文章选题过大带来的风险。王彦志教授则建议同学们,写论文时语言表达要精准,观点提炼要直观简洁。
专题三是国际法渊源的发展,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国伟主持。吉林大学法学院耿斯文、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孟令浩、吉林大学法学院申天娇和武汉大学法学院应瑶慧四位同学,分别就国际软法在国际人道法中的必要性、国际造法中的“一揽子交易”、全球治理中的国际软法何以被遵行、以及网络空间国际造法的理论与实践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学术汇报。黄志雄教授作为本专题的评议教授指出,要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加入比较的视角,要写读者友好型文章,并重点为同学们传授了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专题四是国际法中的人权因素,由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昕主持。吉林大学法学院鲍墨尔根、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陈卓尔、武汉大学法学院韦欣妤和吉林大学法学院赵健舟四名同学,分别就紧急状态背景下的出行权问题、母国域外人权义务、国家情报机构信息行动的国际法规制、以及冷战视角下的政治化人权叙事几个方面进行了观点阐述,柳华文教授对几位同学的论文汇报进行了评议。柳华文教授在肯定了几位同学选题的基础上,提示同学们论文的注释体例要规范,要在国际法律规则框架下分析问题。
专题五是国际法规则的构建,由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鲍墨尔根主持。武汉大学法学院邓炜钰、武汉大学法学院史岱汶、吉林大学法学院王韵涵和吉林大学法学院张昕四名同学,分别就反措施的相称性原则在网络攻击中的适用、数据主权的国际法博弈、自主武器系统对国际人道法的挑战、以及国际环境立法趋势几个方面进行了学术汇报。作为本专题的评议教授,廖诗评教授建议同学们写作时要选择第一手资料文献,尽量避免引用二手文献,而且要多读、精读相关的国际法案例。
专题六是国际法主体间的张力,由厦门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捷主持。武汉大学法学院梁蕾庭、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刘国伟、武汉大学法学院刘钰祺和厦门大学法学院王一斐四名同学,分别就习惯国际法在网络空间的适用、国际法视野下的伙伴关系、不干涉内政原则在网络空间的适用、以及国际法院中的反诉管辖权几个问题进行了观点阐述,本专题由何志鹏教授进行评议。何志鹏教授从听、说、读、写四个维度,为同学们分享了提升论文写作的技巧,指出最开始写作时要按照最简单的论文结构书写,不要把论文写得太复杂,要像一束光,虽然简单但却能照亮别人。
经过2天的研讨,论坛进入到闭幕式环节。吉林大学法学院鲁广锦教授,对研讨会进行了点评。鲁广锦教授认为,大家探讨的问题都很有现实意义,善于同国家的发展实践相结合。这种师生论坛的学术交流形式,为当今中国的学术发展提供了良好帮助。同学们深耕细作、各尽所能,老师们的学术点评也十分到位。每位老师都悉心地为同学们指出了文章中有待改进和提高之处,这种学风、精神和态度都很让人欣慰。
最后,何志鹏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何志鹏教授指出,首先在这次会上看到了同学们的精气神和冲劲,并期待大家在下一届论坛上能有更精彩的表现;其次,感受到了大家在学术上的谦和与积极沟通的心态;最后,感谢鲁广锦教授的精彩指导,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对本次会议的支持,并指出正是因为有了各位在自己事业上的责任感,中国的国际法事业才能不断的发展与进步。
作为会议的主办方,吉林大学法学院对此次国际法师生论坛高度重视,全院上下同心协力,多位老师和学生志愿者连续多日尽职尽责地奋战在各项会务筹备工作中。大家的辛勤付出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肯定,为本次国际法师生论坛的顺利召开贡献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