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法学院全力推进 “四有法学院”建设
发布日期:2021-07-03 来源:吉林大学法学院

据吉林大学法学院消息,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7月1日上午8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吉林大学法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代表全程收看了大会的现场直播,用这样的方式,给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进一步激发了师生们爱党爱国的热情。

在早先结束的吉林省委“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吉林大学法学院党委被授予“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这一荣誉,既是勉励,也是鞭策,更加坚定了法学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决心和信心。

近年来,吉林大学法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回应法治建设的中国之问与时代之问,全力建设“有思想、有智慧、有情怀、有温度”的法学院,一流学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党建工作首批标杆院系、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吉林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吉林大学扶贫工作先进基层党委,商法学教师党支部入选吉林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吉林大学法学院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加强班子的能力建设,把师生的诉求放在心头,把“又红又专”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和魂,坚持一以贯之地推进以“铸师魂、塑师德、强师能、传师道”为主要内容的“四师建设工程”。组建了教师和研究生工作的“常规军”,成立了教师工作办公室、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奠立红色传人培养的“老招牌”,建立了“德润学堂”,实现了党员和积极分子培养的系统化、学分化。健全学生学业发展指导的“新体系”,启动了“学海启航计划”,切实帮助学生尽早找到努力方向,激发前行动力。一批学生在国内、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中荣获佳绩,连续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入选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十佳研究生”。

吉林大学法学院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聚焦中国法治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与法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与实践、现代科技与法治创新”作为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形成了以法学理论研究为引领,以民法学、刑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和国际法学研究为骨干,其他学科紧紧跟随的研究态势。张文显教授首倡并积极推动“法理研究行动计划”,由他担任第一首席专家的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正在进行紧张地编写,这是建立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一环。以房绍坤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财产法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我国“三农”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在国内该问题的研究上居于领先地位;以蔡立东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司法大数据研究团队通过对我国司法大数据的研究,总结我国司法实践成果,为我国各级人民法院提供专业化的咨询;以鲁广锦教授、何志鹏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国际法研究团队,提出了中国人权学理论,不断发出中国声音,走在了中国人权研究的前列;以马新彦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民法学者积极参与《民法典》的编撰工作,并在《民法典》通过之后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解读。人权研究中心入选中宣部人权研究与教育基地,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犯罪治理研究中心成为CTTI来源智库。

吉林大学法学院坚持涵养“家”文化,营造和睦团结的家风、培养志存高远的家人,建设体面生活的家园,传承前景无限的家业,打造有利的事业发展环境。为马起先生塑像;编纂院史《须有清风属后来》;整理学科发展史,录制《致敬先贤:吉大法学逐梦前行历史纪录片》,已推出两集;出版校友回忆录《法苑芳华:老故事》;组织学生撰写《我与导师的故事》;表彰功勋教授和在吉大法学从教满30年的教授,弘扬先生向北、学术戍边的精神;评选学生最喜欢的好老师,鼓励教师以人弘道、教书育人。学院构建了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学生奖励资助体系、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学生竞赛支持体系、学生海外访学体系、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和校友工作体系,既关注师生的生存问题,更关切全面发展,全力培养吉大法学家园共同体意识和家国情怀。

未来,吉林大学法学院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立足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目标,培养以人弘道的“大先生”和又红又专的“好学生”,打造问题导向的“强智库”,努力建设“有思想、有智慧、有情怀、有温度”的法学院,为法治中国和法治吉林的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赵子琦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