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兰州大学法学院消息,应该院邀请,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左卫民教授于6月26日下午在齐云楼君才报告厅为法学院师生作题为“‘诉讼爆炸’的中国应对”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拜荣静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左卫民教授指出,实证法学是一种重要的法学研究方法,它从现实客观的数据出发,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从中抽象出核心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理论研究占据法学研究主流地位的语境下,实证研究方法很可贵,值得学习。讲座主要从中国是否存在诉讼爆炸的断言、为什么会存在诉讼爆炸、应对诉讼爆炸的中国式经验和诉讼爆炸的前瞻四部分展开。左卫民教授通过实证研究,从全国数据、以C省W区为代表的局部数据和分区域数据为基础,对比近年来各地区法院审理诉讼案件的数量、种类等数据,发现中国诉讼案件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且民事案件不管是增幅还是在诉讼中的比重都很大。在司法审判领域正在面临“案多人少”的情况,即在诉讼案件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司法审判机关没有相应的司法资源去解决案件,导致司法机关承担着较大的办案压力。此情况在都会地区与非都会地区略有不同,各都会地区也存在较大差异。
左教授详细地阐述了出现“诉讼爆炸”现象的成因,人口增长使更多纠纷出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契约的发展,也使得更多资源投入到诉讼当中;律师参与度的增长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诉讼费用的降低以及诉前调解机制的式微和公众诉讼权利意识的增强也导致人们更倾向于通过诉讼方式解决争端。当前我国对于诉讼爆炸的应对措施,左教授介绍了常规方法、最新举措和在线诉讼三种中国式的经验。常规方式包括最直接有效的“加人”即增加法院工作人员尤其是法官的数量、加班以缓解“人案矛盾”、通过简易程序和速裁程序提高诉讼效率、推动法院管理层领导办案和提高法官职业素质五个措施。在最新举措中,左教授简单介绍了C省W区采取的审前调解机制,同时将W区采取该措施前后的案件数量对比以及和基本情况相同的市区作对比,基于统计学的分析最终得出该举措确实发挥作用。在线诉讼更多地是为了适应新冠疫情爆发而采取的措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也起到了提高诉讼效率、缓解诉讼压力的作用。
就中国的诉讼爆炸是否还会持续这一问题,左教授认为短期内增长的趋势会有所放缓,不同区域存在不同情况,但整体上这一现象还会持续,而是否会一直持续还是取决于诉讼外的纠纷调解机制起不起作用。未来可以通过建设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总结新时代“枫桥经验”、调整法院内部组织机构、适当增加诉讼爆炸区的法官数量等司法资源等措施来更好地应对诉讼爆炸。最后,左教授作出总结,我国目前对于诉讼爆炸的应对是成功的。
讲座结束后,法学院教师首先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杨雅妮教授就法院考核机制问题提问,左卫民教授指出考核机制虽然有一定问题,但是不考核也不现实,考核的内容不对也会带来弊端。同时考核机制通过制定目标能够调动人员积极性,也是中国高效率处理案件的关键之一,从这一方面来讲,考核机制是成功的。蒋勇副教授、蒋志如副教授、温昱博士就实证研究方法、刑事诉讼法学的基础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提出问题,左卫民教授一一作答。同学们就非法证据排除、庭审实质化改革、信访制度的误用和管辖与诉讼爆炸之间的关系等主题相继提问,左卫民教授也一一作答,促进了同学们的思考,加深了对本次讲座内容的理解。
最后,拜荣静教授对讲座做总结,感谢左卫民教授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讲座,除了对于诉讼爆炸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应对措施之外,还呈现出了实证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价值,希望能够对同学们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