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新闻报道需把握的原则
发布日期:2021-09-09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孔令泉

  法治新闻是对社会影响较深的专业新闻报道类型之一。法治新闻报道和其他类型的报道相此,在采访、材料选取、角度切入、写作技巧等方面有一定区别。法治新闻报道有其本身的原则,这是由法治新闻的法治特性决定的。本文试着从法治新闻报道的原则角度探讨如何做好新时代法治新闻报道工作,讲好法治故事、传递法治好声音。

  法治原则

  法治新闻报道应该在法治框架之内进行,要本着法的正义性进行,让法治新闻能够体现法的权威,能体现媒体公信力,这要求法治新闻工作者必须要遵守法治原则。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法治新闻报道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增强战略定力、站稳政治立场,决不能为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在法治中国进程中,法治新闻报道承载着重要责任,扮演着重要角色,应旗帜鲜明,加强新闻策划,不断提高法治新闻报道水平。加强和改进法治新闻报道工作,必须高举旗帜,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在全社会正确引导舆论。要加强报道议题策划,加强融合报道创新,讲好法治好故事,传递法治好声音,通过一个个鲜活、典型的事例、案例、经验报道国家法治进程,营造出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并积极参与构建良好的法治舆论环境,助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深入推进。

  法治新闻报道要遵守法律法规。这要求新闻工作者自身要学法、懂法,不断提高法治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培养法治思维,进而提升专业“内功”。用法治思维作指导、规范使用法言法语传播正能量,争做践行法治理念的先行者、引路人。要多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进行报道,通过讲故事、摆道理,把法治理论政策、知识常识等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角度、最强的力度,传播给受众,提升报道的故事性、可读性。在同行业中做“标杆”,在公众中树立法治报道的权威和公信力。

  法治报道应守住法律底线,传播法治价值追求,不逾越雷池,不挑动社会不理性情绪;应守住道德底线,倡导法治精神素养,不传递不正确价值观。法治新闻报道要牢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公民道德规范这个“度”。比如,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第一千零二十六条对新闻报道活动的行为人的合理核实义务作了规定。第一千零二十五条明确,新闻传播活动中,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活动对他人名誉造成影响的,不属于侵权行为,无需承担民事责任,但行为人出现“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一千零二十六条以列举方式对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规定核实义务进行了明确,包括“内容来源的可信度;对明显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调查;内容的时限性;内容与公序良俗的关联性;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核实能力和核实成本”。因此,法治新闻,要注意不能侵犯当事人的名誉权。

  法治新闻报道要注意文通字顺,规范、准确使用语言。比如对未经法院判决定罪的人应称为犯罪嫌疑人,而不能称其罪犯。同时,法治新闻报道要遵守关怀原则,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无论是对案件的当事人、罪犯、犯罪嫌疑人、受害人,都应本着关怀原则进行报道,尊重其权利。对未成年犯罪人员,不得公开其姓名、照片、地址以及任何关于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更重要的是,要避免出现“未审先判”现象。过去,现实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个案件尚未结案,有的媒体报道时已经有了倾向性或结论的相关表述。这种行为逾越相关法律法规。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审判权属于人民法院。

  客观真实原则

  一篇法治新闻报道是否客观真实,是否成功和科学,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证据原则。新闻报道阐述的一切事实都必须有证据支撑,真实可信。这要求记者在采访时,要运用录音、录像、照片等一切必要的手段保存证据。

  独立原则。这是指记者要站在各种利益团体之外对自己的新闻报道负责。如果记者丧失独立性,那么就会被人牵着鼻子走,而无法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公正性。

  平衡原则。法治新闻报道多涉及多方利益,这就需要把握好报道对象的平衡问题。记者要尽可能全面考察一个事件或问题后再选择报道角度,从而为受众提供重要、相关语境和背景以及事件相关各方的声音,包括当事人、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等。新闻报道中,记者不能掺杂自身的价值观,站在某一方立场上对结果进行论述。这违反平衡原则,也影响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可靠性原则。新闻报道内容,要来源权威可靠,不使用来源不明的信息源和没有经过核实的信息。除了需要记者保护信息源身份的群体外,其他所有信息源都要在报道中指出其准确的身份。

  准确性原则。这体现在记者对事实的描述和使用词语上。当对事实没有把握时,要反复核实,并请教专业人员。

  把握好这些原则,要求记者务必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采访,力求搜集到准确、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在采访过程中,深入挖掘,采取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调查方法,将涉及新闻事实的人、物、事等方方面面摸清楚,将新闻事实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搞明白。当然,一篇好的法治新闻报道,并不是将得到的材料简单堆砌,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围绕选择的中心点合理安排材料,要逻辑缜密、详略得当、层次清晰地将事实的本质看准、点透,做到叙事完整、语言平实,真实展现调查过程,积极正确引导舆论,启发读者思考,并促进问题妥善解决。

  总体而言,法治新闻报道中,要把遵循执法司法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结合起来,深刻认识法治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要意义,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当前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形势,不断更新理念,正确引导舆论,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责任编辑:郝魁府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