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张道许
发布日期:2021-10-14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为国家培养“涉粮”法治人才

——访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张道许

  依托学校粮油食品学科特色和理工科优势,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不断夯实传统法学基础,注重学科融合交叉发展,专注粮食政策与法律领域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培养了大量复合型法治人才。

  “聚焦知识产权,培养‘涉粮’法治人才。”近日,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张道许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该院不断夯实传统法学基础,注重学科融合交叉发展,坚持“党委领导、集体决策、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理念,用先进文化熏陶人,用先进典型引导人,用完善制度约束人,形成了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氛围。

  河南工业大学前身为原国家粮食部所属的郑州粮食学院,现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建高校,具有本硕博完整的粮食学科培养体系,这为粮油食品学科与法学学科的交叉融合奠定了基础,为培养“依法治粮”专门人才提供了条件。

  立足行业 培育特色人才

  记者:和同类学校相比,在法学人才培养方面,贵校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张道许:我校2003年招收第一届法学专业本科生,2010年面向本科生开设涉粮法学系列课程,2017年开始招收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粮食政策与法律”方向法律硕士研究生。专注粮食政策与法律领域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使我们形成了粮食行业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特色。

  总体来看,我们在法学人才培养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坚持为党育人,涵养情怀促成才。在育人过程中,我们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先后派出104名学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新疆志愿服务。

  二是坚持立足行业,彰显特色育专才。依托我校粮油食品学科特色和理工科优势,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懂粮食、通法律、高素质的复合型法治人才。适应国家“依法治粮”人才需要,在人才培养实践中,融入粮食政策法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特色。今年启动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经认真总结、广泛调研,完成了《培养方案》修订,完善了“粮食法”“知识产权法”等特色方向课程,使“法学+粮食+知识产权”的特色更加突出。

  三是推进一流课程建设,推动课堂革命。对标《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强化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培养,突出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四是构建高效协同机制,整合资源服务育人。全面推进科教协同、产教协同、开放协同,构建专业—学科—科研同步提升的协同育人机制。让科研成果进课堂,让教授、法官、检察官、律师进课堂,让模拟法庭、创客空间服务课堂。

  五是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学院各部门在教学质量保障方面协同合作的力度,明确质量责任主体。精准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延长质量监控至各个教学环节和全过程。

  六是重视学生实践教学。与省内多家司法实务部门、律所、粮食企业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以集中实习为主,把实习工作做实做细,建立健全合理的实习指导评价机制。既尊重实习单位指导实习学生的独立性,又统筹安排实习环节、实习工作,充分保障实习学生日常生活。

  记者:贵校法学专业生源情况如何?他们主要来自哪些省份?师资力量情况如何?

  张道许:我校法学专业面向27个省(区、市)招收本科生。近年来,第一志愿报考率连年超100%,报到率100%。我院师资结构合理且富有活力。现有教职员工3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9.31%。

  记者:近5年,贵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大部分毕业生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就业?

  张道许:近5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其中,考取研究生、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毕业生超过毕业生总人数的一半,毕业生就业广泛分布于公检法、党政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法务部门等。

  强化粮食法及知识产权研究特色

  记者:目前,在法学研究方面,贵校已经形成哪些特色鲜明的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分别由谁牵头?他们分别取得哪些重要成果?

  张道许:一是依托学校粮食学科优势孕育粮食法研究特色,我们设立了粮食政策与法律研究所。自粮食法立法工作启动以来,我校就一直参与这项工作,粮食政策与法律研究所负责人穆中杰教授参与了该法的起草工作,多次受邀做粮食政策与法规专题报告,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法治化型构研究”、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粮食法立法疑难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城镇化进程中粮食安全法体系的构建研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软科学项目“粮食生产保障立法若干问题研究”等多项课题,其团队成员南海燕、李耀跃、单奕铭等均在粮食法研究领域产出了较多成果。该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涉粮立法研究课题13项,其相关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是依托学校工科优势孕育知识产权法研究特色,设立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我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年申请和授权专利数量位居河南高校前列,大批科技成果需要知识产权保护,为此,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该研究团队带头人李文江教授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我国仿制药发展的专利制度保障研究”、河南省软科学项目“基于粮食安全的知识产权公共政策选择”、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推进河南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研究”等省部级项目7项。其团队成员陈政、鄢焱、穆向明、苏冬冬、侯文杰等在知识产权研究方面亦有较多建树,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批多项省部级课题。

  积极服务地方建设

  开展数字法治研究

  记者:在服务地方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中,贵校主要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张道许: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行业特色,我们在“依法治粮”和产权保护方面为服务地方政府法治建设以及粮油食品行业发展过程中积极作为,取得了不少成绩。比如,今年4月21日,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编印的内部刊物《民企社情》第3期专题刊发了李文江教授《关于破解民营企业与高校委托研发困局的建议》,受到高度重视,相应成果目前已在相关部门进行推广。

  我院知识产权研究团队成员穆向明博士多次受邀参加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版权局、郑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版权服务进企业主题活动,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许多版权问题,受到各界好评。

  粮食法研究团队负责人穆中杰教授长期担任全国粮食行业培训基地、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等组织的粮食法治课程主讲教师,参加了国家粮食立法工作和多项行政规章立法论证工作。该团队成员李耀跃博士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多次到我校对口支援的河南省光山县和邓州市冠军村,为当地农民群众提供义务法律服务,为当地政府乡村振兴工作献计献策。

  记者: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学技术不断影响人们工作与生活,法律机器人、微法院、远程视频开庭、电子证据等技术不断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使用,贵校在此类技术应用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张道许:为服务河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河南经济强省和制造业强省建设,我校于2019年6月成立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

  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我院高度重视数据法研究,积极与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洛阳市大数据管理局沟通交流,整合院内外学术资源,积极筹划成立数据法研究中心,穆向明博士兼任河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委员。(作者:□本社记者 邵春雷)

责任编辑:郝魁府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