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北大法学院师生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发布日期:2022-10-17 来源:北京大学法学院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法学院广大师生倍感振奋和鼓舞,学院领导班子、教职工及学生代表二百余人于凯原楼模拟法庭、报告厅等会场集体观看开幕会直播,各党团支部以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观看学习。

图片.png


图片.png

会场内,师生们挥舞着党旗,高举“一颗红心跟党走”、“建功新时代”等标语,满怀期待地等待开幕会召开。会议伊始,全体师生肃立行注目礼,跟唱国歌。

1665992346723136.png

学院师生仔细聆听报告并作详细记录。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总结了十九大以来党的工作及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并就如何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作出战略部署。学院师生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纷纷表示总书记讲话高瞻远瞩,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未来法学院师生将继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矢志奋斗、笃行不怠,紧扣时代脉搏,肩负起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使命,聚焦学校“双一流”建设大局和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北大法律人应有的贡献。

1665992407273747.png

1665992454600617.png

1665992475379072.png

近期,法学院将根据学校统一安排部署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充分动员全院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群体,切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研讨会、交流会、主题党团日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切实引领全体北大法律人特别是青年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部分师生代表学习体会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法学院教授 叶静漪: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内涵丰富,站在历史的高度,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以及新时代十年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党和人民事业的未来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是一篇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纲领性文献。北京大学始终紧跟党走、与国同行,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如何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大局,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取得新突破;如何紧扣时代脉搏,肩负起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使命是北大师生必须回答的时代考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七大部门法之一,社会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直接关系着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守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北大的社会法学者,要继续传承好北大的红色基因,坚持北大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把党和国家所需作为学者的科研所向,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致力为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北大智慧、北大方案、北大力量,更好的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郭雳: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报告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十年来的伟大变革,深刻阐释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学习贯彻落实好二十大重要精神,最根本的是要深化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谋划事业发展、应对风险挑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做出更多贡献,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把北大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召唤。党的二十大为北京大学、北大法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法学院师生决心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持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倾力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在追求一流、服务国家和人民而不懈奋斗的事业中取得更大成绩。

  

社会科学部部长、法学院教授 强世功: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擘画战略蓝图的大会,是在全球局势危机四伏的国际风云变幻中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大会,是建构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历史征程中里程碑式的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大会报告无论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还是对中心任务的提出,都有很多新的表述和亮点。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三点:一是提出“三个务必”。当年,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面对“进京赶考”提出“两个务必”,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面对中国进入世界历史舞台中央的这个“新赶考”时代,提出了“三个务必”,即是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继承、发扬和提升。二是重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在实事求是原则上提出的,主要面对姓资、姓社的空洞争论,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天重提这个概念,并进一步强调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实际上就是强调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干出来的。三是大会的主题词中提出的“团结”,这个概念在中共七大中使用过。当年,面对党内不同理论主张和山头主义,经过延安整风让全党团结在毛泽东同志周围,完成了建国任务。而今面多元社会利益的分化,大会重提“团结”,就是让全党凝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实现大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可见,二十大精神就是在强调当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面对国际局势变化和中美竞争的加剧,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有一种“赶考”心态,谦虚谨慎,团结一心,实干兴邦,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北京大学总法律顾问、法学院教授 王成:

二十大报告第七部分专门论述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化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报告还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这些重要思想论述让我们对中国未来充满了期待。


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 陈瑞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以下表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推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党确立的一条战略性方针,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走向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对于这一基本方针,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发生动摇。

推进法治建设,需要将一切公权力的行使纳入法治的轨道,尤其是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权力,更应被“关入法治的牢笼里”,未经法律授权,任何公权力的行使都应被禁止;未经法律明确禁止,任何个人的行为都不应受到限制和剥夺。

推进法治建设,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权的公正行使,保障司法权的权威性,让社会公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尤其要推进司法权的独立行使,克服司法地方保护主义,解决司法裁判的行政化问题。

推进法治建设,还需要改变传统治国理政观念,树立司法机关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理念,抛弃传统的“严刑峻罚”思想,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消除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等方式,来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从根本上保障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法学院党委诉讼法党支部书记、教授 陈永生: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全面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十年间,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的进步以及未来的奋斗目标。过去十年,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经济方面,我国的GDP总量在2010年以5.75万亿美元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以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急剧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到2019年,中国的GDP总量相对于2010年几乎增长两倍,达到14.22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公共卫生方面,我们经受住了百年来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的考验,有效遏制了疫情的大面积传播,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通过制定和严格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有效打击了香港的分裂势力,全面扭转了香港的政治氛围。尽管当前改革和发展也面临着诸多严峻考验,但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一定能够精诚团结,奋发进取,攻坚克难,实现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富强、民族的复兴。

  

社会科学部副部长(挂职)、法学院长聘副教授 章永乐:

党的二十大,是一个具有百年光荣奋斗历史的全球大党在世界历史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盛会。二十大报告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界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特征与本质要求,从而将对“中国道路”的认识进一步具体化,并将十九大报告对于“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表述进一步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从而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为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化依法治国”是在“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目下展开的,二十大报告则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并列,提出“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既是阐明了法治工作在党与国家的全局工作中的重大意义,也对我们法律工作者在认识全局的前提下把握自身的职责与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我们深入思考: 如果中国的法治道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部分,不是对他国经验的照抄照搬,而是立足于中国大地、扎根于中国人民,我们该如何克服世界历史中的“追随者”心态,在这个具有创造性的伟大事业中,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在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发展,国际秩序正处于深刻的重构之中,面对未来惊涛骇浪的考验,我们将交出自己的答卷。

  

法学院长聘副教授 戴昕:

总书记的报告指出,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后者对于全党全国在当下和未来继续有效应变、稳健前行、锐意突破,尤其有重要意义。

历史地看,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项重要特征,就是坚持从大事要事着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和平发展的长远尺度上谋划布局、开展工作。对于每个普通党员来说,我们既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前瞻性、全局性和整体性的视野和思路,同时也需要脚踏实地,避免浮躁,坚持把点滴工作做好、做实。

在报告中,总书记对科教工作和法治建设工作的方向和重要性都做了突出强调。作为法学领域的教育研究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通过求实、创新的研究工作,更深入地思考、理解大国治理面临的复杂问题,更有效地发掘中国经验对人类制度文明的一般意义。我们也应通过认真负责的教学工作,为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培养具有使命感、长远眼光和务实精神的法治建设人才。

  

法学院党委人事秘书、行政图书馆党支部委员 黄晨:

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会上所作的报告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报告系统回顾了新时代十年伟大征程、伟大成就,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深感骄傲自豪,也倍感使命在肩。作为北京大学法学院的一员,既是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践行者,也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实践者。报告精神必将引领和激励我们在法治人才教育事业中,在中国特色法学体系建设事业中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法学院2021级法律硕士(法学) 辜宝钰:

金秋十月,神州大地天清气朗,山河锦绣;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再次抵达重要历史性时点,党的二十大于今天顺利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里,这十年是奋进非凡的十年,是击鼓催征的十年,标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今天的中国,东风浩荡,气象万千,阔步迈向未来,任重而道远;我辈青年党员,亦要意气风发,信心满怀,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真抓实干地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中。

  

法学院2020级法律硕士(非法学) 穆柏宇:

回望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可谓极不平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与成果,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亿万人民锐意进取、活力迸发,大国大党以更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在砥砺奋进的新征程上,我也始终谨记党员身份,在学习生活、学生工作中奋发向上,为身边人做力所能及之事:志愿服务助力定点扶贫,普法宣讲厚植法治氛围,宿舍走访倾听学子心声。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我倍受鼓舞,未来我将继续紧跟紧党与祖国的步伐,勇担时代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祖国的大地上谱写绚烂的青春华章!

  

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退伍大学生士兵 王炎庆: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我通过收看开幕会深刻认识到,新时代这十年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作为今年退伍回到燕园的大学生士兵,在部队服役的两年经历也使我深刻感受到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导下,人民军队信仰坚定,士气高昂,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始终都是保卫红色江山维护祖国统一大业的强大力量。我们要在继续坚定“两个确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的同时,把握二十大重大里程碑意义,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更大的贡献。

  

法学院2022级法律硕士(法学) 孟子涵:

二十大值历史过渡与交汇时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第一届党内盛会,也作为下一个百年目标的起点,其意义不言而喻。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党带领人民取得了重大成就,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应对疫情挑战,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科学技术跃升,大飞机制造、核电技术、生物医药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持续而深入地改革提升了国家综合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展望下一个一百年,二十大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新青年更要肩负起历史伟大使命,抱有远大理想,努力提升自己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新篇章,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法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李昊恩: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世界和人类作出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还在于提出了怎样的理念。当“世界怎么了”的疑问困扰着当前的国际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拨云破雾,好似阴霾世界中的暖阳。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先后写入了多个国际组织的重要决议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等一系列重要理念的提出,为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智慧,极大地增强了人类社会追求更加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力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勇担历史使命,不断为探索更好的人类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不断追求着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国际法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继续投身涉外法治研究与实践,努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展完善、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更加公正合理贡献中国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法学院2020级法律硕士(非法学) 李鹏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实践告诉我们,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对此深入思考领悟后,我收获颇丰,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进步、立党兴党立国兴国的伟大指导思想。

新时代、新征程,要有新担当、新使命,作为一名北大法律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道路上,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勇担时代重任,用党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TZZ


责任编辑:普通编辑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