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海纵览 >> 《法学》
《法学》2009年第1期
发布日期:2009-06-22 来源:《法学》杂志网站  作者:佚名

《法学》2009年第1 期目录及部分论文摘要、关键词
特 稿
法治的正本清源
——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比较》 ------------ 龚刃韧 /3
法务时评
“杨佳袭警案” 的程序公正问题透视 --------------------------------- 章礼明 /19
土地开发领域的行政腐败与反腐败 ------------------------------------ 林 喆 /29
专 论
医疗损害责任的因果关系证明及举证责任 ------------------------------ 杨立新 /35
香港宪制发展与行政主导体制 ---------------------------------------- 程 洁 /45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十问 -------------------------------- 郑友德 伍春艳 /57
保险理赔程序及其时限立法规制论
——兼评《保险法修订草案》的相关条款 ------------------------- 樊启荣 /72
我国仲裁庭组成方式问题的修改与完善 ------------------------------- 马占军 /82

论 文
死刑民意及其内部冲突的调查与分析 --------------------------------- 袁 彬 /99
司法审查与行政性垄断规制 ---------------------------------------- 叶卫平 /113
上市公司章程中董事选任条款的有效性分析 -------------------------- 张 舫 /122
我国准必要共同诉讼制度的重构 ------------------------------------ 胡震远 /130
论清代九卿定议
——以光绪十二年崔霍氏因疯砍死本夫案为例 --------------------- 俞 江 /137
法律实务
学校事故的民事责任 ----------------------------------------------- 刘士国 /147
电子签名认定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 刘满达 /153

法治的正本清源

——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比较》

龚刃韧(北京大学法学院)

【内容摘要】 2008 7 月上旬,我在网上看到北大法学院教授朱苏力在中共中央政法委的专题讲座书面稿,题目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比较》。为了澄清法治的含义,本文对该讲座的内容提出以下几点质疑和分析:第一,法治理念是随消灭封建制度而产生的吗?第二,卢梭是法治学说的代表人物吗?第三, 19 世纪后半叶德国对法治有重要贡献吗?第四,人权概念是因为欧洲国家小才出现的吗?第五,强调司法独立就会破坏中国法治建设吗?第六,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七,作为国际社会共识的法治姓还是姓?第八,依法治国与法治是同一概念吗?第九,中国有法治的本土资源吗?最后作为本文的结论,法治与人权都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产物,尽管一些观念及制度在历史上首先出现在西方国家,但并不因此而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品。

【关键词】 法治 司法独立 人权

杨佳袭警案的程序公正问题透视

章礼明(广州大学法学院)

【内容摘要】杨佳袭警案在司法过程中出现诸多程序公正问题,其包括法律援助律师的指定程序被公然违反;律师会见权遭受不合理的限制;庭审公开通过技术性操纵受到规避;异地管辖未引起慎重对待以及针对证人出庭和重新鉴定的证据申请在裁判理由上发生的懈怠。这种状况集中反映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实体轻程序的司法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司法应当迅速转变这种传统观念。

【关键词】 程序公正 法律援助 会见权 庭审公开 异地审判

医疗损害责任的因果关系证明及举证责任

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内容摘要】 因果关系是医疗损害责任构成的基本要件之一。在现行司法实践中,对医疗损害责任因果关系要件的证明采取完全的因果关系推定,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违背了民事诉讼规则中双方的武器平等原则,给医疗机构造成了极大的诉讼压力。因此,对医疗损害责任应当实行有条件的因果关系推定,实行举证责任缓和,在受害患者一方的证明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才能够实行因果关系推定,由医疗机构举证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能够证明者,推翻因果关系推定;不能推翻者,因果关系推定成立。

【关键词】 医疗损害责任 因果关系 举证责任 证明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十问

郑友德 伍春艳(: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内容摘要】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对象应为经营者、消费者与公众以及他们的利益;对经营者应取消营利性的限制,凡其行为促进或足以促进其他经营者的竞争,不问是否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皆可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主体;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宜采取一般条款加特别列举的方式;在禁止性条款上,应根据保护客体的不同,采取三分法把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化;为更好地平衡经营者之间、经营者与消费者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应合理设置适用除外制度;应取消商品知名度的限定,直接以商业标记是否为相关公众所周知作为禁止混同条款适用的前提;应将不可期待的烦扰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禁止范畴;单列条款对比较广告进行规制;明确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调整范围和法律适用等方面的差异;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在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成果保护上,呈并列关系。若依反不正当竞争法创设出公平竞争权,将有悖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公平竞争秩序的主旨,扭曲其保护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功能,窒息公平竞争。

【关键词】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垄断法 比较广告 不可期待的烦扰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