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海纵览 >> 《法制与社会发展》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2期
发布日期:2013-03-2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发展途径…………………………………… 刘雪斌(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标志……………………刘红臻(13)

时代的挑战与理论的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发展的动力与制……李拥军(29)

· 司法文明 ·

司法文明新的里程碑——2012刑事诉讼法的文明价值…………………………张文显(38)

指导性案例之文本剪辑——尤以指导案例1号为例…………………………… 汤文平(47)

· 法治前沿 ·

法治与政治稳定——中国经验的定量分析:1996 -2010……………………… 王志远(57)

作为社会整合的宪法解释——以宪法变迁为切入点…………………………… 李忠夏(71)

·权利研究·

论权力的权利性…………………………………………………………………… 胡 杰(83)

·理论纵横·

82宪法中土地所有权条款的正当性基础——基于社会正义与市场经济理论的分析

………………………………………………………………………………………  睿(90)

合同解释理论的一元模式……………………………………………………… 叶金强(101)

信息不对称之法律规制——民商法与经济法的视角………………………… 邢会强(112)

法律程序的多维价值比较——一个基于法律经济分析的综合框架………… 丁建峰(120)

契约文书的伪造、防伪与辨伪………………………………………………… 冯学伟(133)

·部门法哲学·

刑法中客观归责理论规则体系研究………………………………… 孙运梁 张誉馨(141)

·西方法哲学·

凯尔森对自然法学说的批判的再思考——基于阿奎那自然法传统的反驳… 杨天江(1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发展途径 刘雪斌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发展途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创新精神,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第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必须增强三个意识:机遇意识、责任竞识、批判意识。第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必须推进三种机制建设:推进学术交流机制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推进学术保障和激励机制建设。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发展途径;五个坚持三个意识三种机制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标志 刘红臻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其实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研究成果的整合与提升。其形成过程,可描述为: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与法学知识体系的重构;人权研究的推进与法观念的更新;法治研究的深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核心命题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构建思路的明晰等。而其形成的基本标志,则可归纳为: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一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各法律部门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论所构成的法学范畴体系和知识体系;由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公有制等所表征的社会主义特质;由道德情理因素的拾补,和谐价值的开发为标识的中国特色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形成过程;基本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发展的动力与机制 李拥军

摘要:社会的发展为法学研究提供动力和素材,要求法学研究耍不断地回应社会;同时,社会的 发展也为法学研究提出了各种挑战,社会的各种问题需要法学家给理论.的指导解答,社会发展的方 向和路径要法学家给予必要的指引和选择。政治的指引、市场经济的深化、价值观的变迁、社会文化主 题的变奏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发展的社会动力来源与机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法学理论体系;权利;政法

司法文明新的里程碑——2012刑事诉讼法的文明价值 张文显

摘要:司法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表征和载体,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则是司法文明的基石与核心.2012刑事诉讼法极大地推进我国司法的文明化,在中国和世界司法文明发展进程里程碑意义,从大方面提升了我国的司法文明: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主题,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使之更加充分地体现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以确保程序正义为主线,创新和完善刑亊诉讼程序,使之更加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以严格的证据规则为基石,全面完善证据制度,使证据的获取、采信、排除等更具有合法性、合理性。

关键词:司法文明;2012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制度

论指导性案例之文本剪辑——尤以指导案例1号为例 汤文平

摘要:剪辑文本力求简约,是判例库为法律人共同体正确利用的必要前提;为了体现判例制度相对于成文法的优点,又必须为法律发现者提供完整的初始文本以上是判例制度的固有矛盾,两大法系经典的判例制度对此采取相同的化解方案:将简约工作交给法学研究,将后的文本权威保留给判决原文-指导性案例文本是行政力遴选剪辑的结果与中华法系固有的条例判例 一脉相承,均为经典判例制度所不容,但从案例指导制度到中国特色判例制度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系统演化历程。现阶段指导性案例文本剪辑有其正性,但是在剪辑的限度、文本垄断、剪辑前后文本的关系上应作深人反思。

关键词:案例指导制度;文本剪辑;文本垄断;系统演化

法治与政治稳定——中国经验的定量分析:1996 -2010 王志远

摘要:法治是政治稳定研究中没有获得足够注意的一个变量,本文作者致力于运用中国经验对这二者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索。本文首先在概念上确定了政治稳定和合法性的关系。其次对政治稳定研究的文献回顾和评价。第三,作者发展了一个解释法治和政治稳定互动的形式模型。第四,作者给出了本文的方法和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作者发现在控制参政程度的情况下,法治显示出对政治稳定的枳极影响。这个发现具有理论和政策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法治;政治稳定;中国;定量分析

作为社会整合的宪法解释——以宪法变迁为切入点 李忠夏

摘要:社会转型时期,宪法规定与宪法现实经常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需要面临宪法变迁的问题,而宪法变迁亦为宪法学提出了挑战即宪法应如何保持与社会现实的结构相适性而又不失其安定性的特质。应对宪法变迁问题,最重的手段莫过于宪法解释,而当代价值多元主义的背亦要求宪法解释任务的转变,即不再以客观和唯一正确为目标,而是致力于追求社会价值的整合,即在统一的宪法价值前提下保证宪法中可能冲突的各种价值能够共存于宪法的统一性当中。

关键词:宪法变迁;宪法解释;社会转型;社会整合;宪法文本

论权力的权利性  

摘要:作为理性与意志的复合体,权力的本性中含有一种扩张倾向。权力的历史和发展规律是理性因素不断增加、意志因素不断克减。权利性是权力的价值性,其意蕴指权力的内在属性中包含了权利的价值指向与功能,权力的起源、运行与发展过程均受到了其指导与规制。从权力与权利的共生结构关系中可以寻找权力的权利性之生成逻辑。研究权力的权利性可以证明权力的正性来源、促进权力的规范运行、树立权责一体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权力;权利;主体间性;权力的权利性

82宪法中土地所有权条款的正当性基础——基于社会正义与市场经济理论的分析 张睿

摘要:82宪法第10条正式确立了我国土地公有的地权结构,学者对此进行了诸多批评。从规范的视角进行分析,土地全面归公并不导致个人失去土地权利关键在于何种地权结构符合社会正义的要求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不能解决如公权滥用和土地收益分配不公等问题,土地制度的正当性在于:如何实现土地科学合理的利用,并确保人们能够获得生活必须的土地资源。强化私人地权(尤其是收益权)将导致严的社会不公,关于地权制度的正当性论证必须回到国家与法律的关系中思考。

关键词:土地所有权;社会正义;市场经济;自由主义

合同解释理论的一元模式 叶金强

摘要:传统合同解释理论存在缺陷在价值判断和技术方法两方面均难于契合合同解释的内在要求。 以理性人标准为核心的一元模式,可以细致的构造来妥当实现合同解释中的法价值。该一元模式的运用可分解为三个阶段:理性人构建、语境构、意义获取,系将所构的理性人构的语境之中透过个体的心机制来获取相应表达的意义建构理性人和重构语境均以贴近当事人状况为原则,而在当事人能力和知识存在差异、背景存在交叉时,则引责任法原理来对信息进行筛选。一元模式具有强大的统摄力,可消融不同解释理论之问的歧异;时,文义解释等具体的解释规则,也视为一元式适用中的具体类型.

关键词:合同解释;理性人;一元模式;私法自治

信息不对称的法律规制——民商法与经济法的视角 邢会强

摘要:信息对称作为种客观现实贯穿人类社会活动的始终。民商法和经济法从两种同的路径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各特色。民商法基于平等主体假设和意识本原则,多采一些非信息工具与事后的补救措施,尽排除公权的干预来规制信息不对称。经济法则打破传统民商法的平等主体假设,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类信息工具和非信息工具规制信息对称,是对民商法的超越和重要补充。信息工 具与非信息工具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題上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各种信息具也各有其局限性息不对称进行法律规制吋应遵循交易成本原理、系统性原理、组合性原理和配比原理。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信息丄具;市场失灵;民商法;经济法

法律程序的多维价值比较——基于法律经济分析的综合框架 丁建峰

摘要:程序的本位主义和工具主义对法律程序价值的讨论均有其贡献与不足。对法律程序的评估本质上是包含着多维价值因素的比较问题。不同法律程序间的比较依系于在多种维度之间的价值权衡。在此过程中应当特别关注非最优状态之间的比较。借鉴理性选理论的框架,首先需要排除多维价值占劣的同时应当以词典序的形式对核心价值进行维护;然后再考虑程序的过程利益与综合成本的权衡问题。

关键词:程序价值;多维比较;权衡;过程利益;综合成本

契约文书的伪造、防伪与辨伪 冯学伟

摘要:契约文书之所以会被伪造,和古代中国人对契约的制度性安排有关。在传统司法实践,法律承认契约等书证的证明力,契约成为诉讼的基本证据之一。因此,那些奸滑的诉讼参与人自然就会想到通过伪造契约的方式来求得诉讼胜利。常用的两种契约伪造方式是伪造新契和揩改旧契其中以揩改契更为多见,手段、技法也花样出,与之相对应的防伪技术有文字防伪法、特殊记号防伪法、戳记防伪法三种。伪造与防伪的问题一直伴着随契约发展的始终。伪造契约文书是乡间健讼之徒常用的段,也是讼师的拿手好戏。契约文书的防伪技巧是为人代书者的必修功课,而契约文书的伪造与辨伪也是审断宫幕僚在婚田案件审断过程中必须握的基本功,更是和讼师较量的重要领域。

关键词:契约文书;伪造;防伪;辨伪

刑法中客观归责理论规则体系研究 孙运梁1张誉馨2

摘要:客观归责理论在结果归的基础上以各种具体规则检验结果归责行为必须针对客体创设了不被法容许的风险,倘若行为没有制造风险或者所创设的风险是法律规范所容许的,则排除归责;行为必须实现由该行为所制造的风险而非其他风险才能被责,如果行为虽然制造了风险却未实现风险,或所实现的风险不是所制造的风险仍不能以此结果归责于行为;在结果和法律所不容许的风险行为之间,除已经具有因果关系外,结果还必须在避免风险的规范的保护范围之内,该结果才可归责于行为。在这些基本规则之下,包含些反面的判断规则,即在构成件行为已完成因果流程之后,再做反面的排除归责判断。

关键词:客观责;规则体系;风险;结果归责;构成要件

凯尔森对自然法学说批判的再思考——基于阿奎那自然法传统的反驳 杨天江

摘要:凯尔森在科学的法庭上指控自然法学说视自然的为公正的,试图从自然事实推导出正义原则,而阿那把然法理解为实践理性原则,未犯自然主义谬误;指控它要求一位全能全善的立法者, 必然预设宗教前提,而阿奎那把宗教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善,并未强加信仰的前提;指控自然法与实在法二元论必然导致实在法极为多余,而阿奎那不仅解释了这种二元论的理山,而且还分析了实在法源于自然法的两种方式;指控自然法学说本质上是保守的意识形态,必然带来不存在或仅仅存在有限抵抗权的教条,

而阿奎那指出了反抗暴政和诛杀暴哲的可能。

关键词:凯尔森;阿奎那;自然法;自然法学说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