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海纵览 >>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发布日期:2015-01-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  作者:佚名

1. 政治经济学批判:追求经济的“政治和哲学实现”

摘要: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财富的学问,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以政治经济学作为反思对象的哲学批判程式,它既是思辨的政治经济学,也是一种更为深刻的社会存在论追问,其要义是追求经济的“政治与哲学的实现”。马克思曾把“政治经济学”表述为关于“市民社会的解剖学”,而把“政治经济学批判”直接作为《资本论》的副题。政治经济学批判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实践变革力,其独特优势在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始终坚持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互动的传统,对经济所关涉的思想维度、政治维度以及历史价值维度的偏重,使得单一的经济学分析视角,直接转入综合系统分析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学术资源中,从而使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在考量物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财富运动的同时,对追求历史进步和人类解放亦给予高度关注。?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 谱系解读 哲学在场性?

作者张雄,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上海 200433)。

 

2. 心性多样论:心身问题的一种解答

摘要:已有的心身问题研究忽视了心在样式、构成上的多样性和性质上的差异性,误把心当作一个东西或单一体或单子性存在,从而对心的本质作了片面的把握。心和身一样是矛盾复合体,包含形式多样、性质各异的心理个例和样式,因此要揭示心的本质,必须遵循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路线,先全面考察各种心理样式、个例及其性质,再以此为基础概括它们的共性和心的一般本质。在揭示心身关系时,既应重视不同心理样式、个例与具体的身体构成的关系,又应探讨作为整体的心与身的关系。就本体论地位而言,诸心理样式既享有第二性的、亚实存的存在地位,同时又在存在方式和程度上有重大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它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由此,心身之间的关系至少涉及四类:作为整体的心与身的关系,整体的心与体内诸构成要素的关系,诸心理样式与身体诸构成部分的关系,诸心理样式与作为整体的身的关系。?

关键词:心身问题 心理样式 心性多样性 本体论地位?

作者高新民,华中师范大学心灵与认知研究所教授(武汉 430079);刘占峰,哲学博士,海军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武汉 430033)。

 

3. 努力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基于2006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

摘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我国缩小收入差距、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20062013年的中国社会状况调查数据,发现中等收入者的规模近年来在27%28%左右摆动。根据测算,到2020年,如果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的平均收入翻两番,中等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平均收入翻一番,可以初步实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为此,需要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的增长,继续大规模减少贫困,着力解决和改善大学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同时也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物价和房价,缓解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压力。

关键词:收入分配 中等收入者 橄榄型分配格局?

作者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 100732);朱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732)。

 

4. 农民上楼与资本下乡:城镇化的社会学研究

摘要:在“统筹城乡”模式带动的城镇化进程中,成都市以政府主导、资本介入的方式推动了农民集中居住(“农民上楼”)与农业的规模经营(“资本下乡”),不但改变了“三农”的面貌,也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将这种模式放到中央与地方、国家与农民、政府与企业这三对彼此联系的关系结构中进行考察,并将其与中国正在经历的高速城镇化的历史进程联系起来,可以看到政府、资本、农民在这个过程中的得失损益和当前以“土地经营”为中心的城镇化模式的问题所在,以及转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城镇化 城乡统筹 农民集中居住 国家与农民关系

作者周飞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 100871);王绍琛,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1)。

 

5. 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摘要:运用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和方法,对房地产经济的范围和内涵进行科学界定,在此基础上从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生产和房地产消费三大领域系统完整地定量分析房地产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房地产经济合理增长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房地产经济增长速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为了保障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增长,应保持房地产经济的合理增长。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 国民经济增长

作者许宪春,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北京 100826);贾海,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高级统计师(北京 100826);李皎,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高级统计师(北京 100826)。

 

6. 论国家治理商数

摘要:国家兴亡,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治理商数的高低。国家治理商数简称“治商”,系以商数形式衡量国家治理水平的数量指标,其数值是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与国家治理成本的比值,其性质为量化治理、循“数”治国思想和技术的“合金”,其先进性在于内核为逻辑和运算所打造,其科学性为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平台所保障。创制国家治理商数,是从经验式、试验式国家治理向量化科学治理转变的技术性支撑和基础性工程,其理论和实用价值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进程中尤为重要。国家治理商数可应用于以下领域: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实现量化管理;作为判定我国在2020年是否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衡量标尺”和“核心标志”;编制各国治商报告以掌握治理领域国际话语权;编制国内各地治商报告以促推治理水平精进。

关键词: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成本 国家治理商数

作者江必新,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长沙 410083);邵长茂,中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沙 410083)。

 

7. 口供治理与中国刑事司法裁判

摘要:作为客观现象的口供依赖在中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成为诸多问题之源。历次修法虽努力改进,却一直未能走出治理模式固化、治理策略悖反、治理心态矛盾的困境。立足于对口供依赖进行功能分析、文化解释以及现实考量的多维解说,从法官角度展开再阐释,作为身体治理与思想治理媒介的口供,在慰藉心理、规避责任的背后,更重要的功能在于补强刑事裁判合法性。刑事裁判合法性重塑与口供治理的协同推进,将会改变既有治理主体与被治理者的关联方式,对现行封闭式刑事司法治理模式产生冲击,进而促动中国刑事司法治理发生转型。

关键词:口供依赖  口供治理  刑事裁判合法性  治理转型

作者李训虎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北京  100088)。

 

8. 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

摘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应从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这一视角,呈现一部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是以“五四”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语言变革为起点的,这场语言革命以及其后各历史阶段的文学语言变迁,对包括形式在内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发展都产生过深度影响,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演进和主要特征形成的内在根源。深入探讨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其规律,不仅能揭示语言变迁所营构的普遍的文学创作的语言环境,而且能发现包括文学体裁和文体形式现象、作家的文体选择行为、文学作品的形式特征等历史成因,能对五四白话文运动及其后的一系列新的文学形式和文体现象,作出准确的阐释和评价。这有利于更好总结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经验,并为我们当今文学形式的发展找寻历史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文学语言 语言变迁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形式演进

作者朱晓进,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 210097);李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南京 210097)。

 

9. 命篇与命体——兼论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的发生

摘要:文体观念的发生是中国文体学史研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虽然其研究有多种路径,但最直接、最重要的是从语言形式内部入手,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研究命篇与命体之发生进而研究文体观念之发生。命篇与命体是文体观念发生最重要的表现形态。篇章的出现是文体产生的基础,篇章意识的出现可以视为文体观念的萌芽。命篇标志了篇的独立,反映了古人对篇的内容、结构等方面的认识,是文体认定与命体的前提,命体是文体观念发生的标志。从先秦到汉代,文献的命篇与命体从无到有,呈现越来越明晰的趋势,但仍存在文体分类的模糊性与诸体命体进程的不平衡性。命篇与命体标志着文体观念的发生,它既是中国文体学史的起点,也是其理论雏形和理论基因,对中国文体学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命篇 命体 文体观念

作者吴承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州 510275);李冠兰,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广州 510275)。

 

10. 中国近古时期“里”制的演变

摘要:以地方志为主的存世宋元文献中关于农村地区基层组织的记述,呈现出一种极为复杂的格局,但绝大多数作乡—里编排。及至北宋中期,从前代承续而来的乡里制已被废弃,实际运行中的乡村基层组织逐步乡都化,所以文献记述与制度运作之间出现了落差。从唐入宋,乡村基层组织作为联户组织、以一定人户规模建构起来的唐代乡里体系,随着历史演变发生地域化与聚落化的制度蜕化,其中地域化是主要方向,结果是业已普遍蜕化成为地理名称的某乡某里等被地方志编纂者作为一种地域标识体系记载下来。入宋以后,帝制国家出于管理需要,重新组建的乡管、乡都等联户组织,则因其尚不够稳定,无法用以标识地域,在记述中被忽略了。这一由制度蜕化引发的议题,当属历史文本与史实之间复杂关系的典型案例。

关键词:乡村基层组织 地域化 历史文本 制度蜕变

作者包伟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