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姜 安 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摘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时代性命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积极的民主和平力量,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坚定的政治基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成为终结法西斯政治秩序的终极力量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人本主义关怀,为人类提供了反对战争恐怖主义,倡导和平理想主义的正义指向,成为有效推动民主与和平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基于批判逻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法西斯主义进行的批判性反思,为构筑当今国际安全体系提供了价值向度。基于建构逻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秉承的国际和平伦理主义,成为铸造国际新秩序的思想基石。基于发展逻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追求的世界文明新范式,成为当今追求国际和平的政治典范。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政治脊梁和先锋战士,是影响反法西斯战争、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秩序民主化发展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当然,苏联、共产国际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也有许多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深刻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共产党 苏联 共产国际
2、罪责反省:克服过去的新生之路
金寿铁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战争历史进行反省,清算战争罪责成为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一大焦点问题。作为战后德国最优秀的政治—道德哲学著作,雅斯贝尔斯的《罪责问题:关于德国的政治责任》(1946)一书,在对刑事罪责、政治罪责、道德罪责与形而上学罪责四种罪责的区分及其关联性进行系统论述的基础上,一方面回击了全盘否定整个德国民族和德国民族精神史的舆论倾向,避免因追究战争罪责导致对整个民族的彻底否定;另一方面批判了战后初期德国人对“集体罪责”的抵触情绪,批判了以不问政治、缺乏责任感、盲目服从权威为特征的德国传统政治文化,敦促每个德国人深刻反省、承担起作为共同体成员的共同责任,从而为德国实现政治新生奠定坚实的政治—道德基础。雅斯贝尔斯的《罪责问题:关于德国的政治责任》等一系列政治?—?道德著作,不仅为战后德国反省罪责,实现政治—道德转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其他国家反思纳粹意识形态,开展历史文化教育,走上自由、民主、和平的发展道路提供了范例。?
关键词:集体罪责 罪责反省 政治—道德哲学 历史教育 纳粹
3、战后七十年日本历史认识问题解析
韩东育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战后七十年来,日本人的历史认识发生了一系列“变与不变”的乱象。面对战败,日本曾有过集团性的忏悔“转向”,也不乏学术界的思想“反省”,但最终却未能完成政治上的价值“转换”。“明治近代”的优越意识和“正常国家”的复原梦想,决定了其扭曲的战争观念和错误的历史认知。结果,在这个经年对外侵略的战败国最需要形成正确历史观的关键时刻,其国家意志反而抛却了这种可能性。日本制造中日摩擦、以所谓“中国威胁”来利用和倒逼美国对己松绑并试图摆脱战后国际秩序的思想和行动,不但使国际社会的“左翼”、“右翼”等对日观察标准屡遭颠覆,也使亚太地区被再度置于险象环生的境地。
关键词:战后日本 历史认识 明治近代 正常国家 左翼和右翼
4、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与实践逻辑?
刘家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摘要:国家审计是为满足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从制度属性、法律地位和职能作用分析,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审计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完善审计制度,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全面提升审计能力,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能力 依法治国
5、环境治理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转变——基于煤炭和二氧化碳峰值的分析
林伯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
李江龙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在环境治理约束下,中国能源结构转变及其对煤炭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是目前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基于环境治理倒逼能源结构变化这一事实,构建一个包含环境治理的中国能源综合预测框架,并考虑到能源供应约束和政策目标约束的影响,对中国环境治理背景下煤炭需求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的预测结果表明:以环境治理为目标引致的能源结构转变,可以对煤炭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煤炭和二氧化碳峰值提早出现将成为自然过程,而不会明显抑制经济发展。
关键词:环境治理 能源结构转变 煤炭消费 二氧化碳排放
6、总贸易核算法:官方贸易统计与全球价值链的度量
王 直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经济研究部
魏尚进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祝坤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
摘要:全球价值链革命造成中间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迅猛增长,使传统的贸易总量统计严重误导对世界贸易格局的理解。将库普曼等提出的一国总贸易流分解法扩展到部门、双边和双边部门层面的研究,把各层面的国际贸易流都分解为增加值出口、返回的国内增加值、国外增加值和纯重复计算的中间品贸易等组成部分,并根据贸易品的价值来源、最终吸收地和吸收渠道的不同,区分为16种不同路径,从而在传统国际贸易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间建立了一个系统性的对应框架。这一新的核算体系揭示了国际贸易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指标,如贸易平衡、垂直专业化、增加值出口和显性比较优势等在方法上的局限,进而对这些指标做了重新诠释。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贸易核算法 贸易增加值 垂直专业化 显性比较优势
7、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再构建及中国的因应
石静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摘要: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再构建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路径迅速展开,双边、区域和诸边谈判成为新规则形成的重要平台。在实体内容上,新一代规则范围扩大、标准提高,反映了发达国家在全球价值链生产上的新需求。中国在全球经贸治理中应当从被动应对的规则执行者逐步成长为主动参与的规则引领者,积极参与新规则的构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结合国际经验和国内需求,中国参与规则构建并逐渐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前提有两方面:对内通过实施自贸区战略、统一内外资法律等关键措施进一步深化国内改革;对外积极参与多边与双边、区域和诸边谈判、重视服务贸易和投资规则并密切关注新议题,实现国内法治与国际规则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贸易投资规则 巨型RTAs 服务贸易 规制合作
8、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与发展
黄晓春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既有研究对相关政策环境可能引发的政策执行后果缺少深入分析,致使学界对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实际激励与约束缺乏认知,无法从总体上把握当前社会组织的发展特征。通过引入政府行为研究的相关理论,聚焦地方政府在制度生产风险和弱激励的双重影响下发展社会组织的实践过程,以及不同层级政府在互动中塑造社会组织制度环境的机制,可以在中观层面识别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特征,拓展既有研究基于“国家—社会”视角的论域,并进一步概括社会组织领域的“模糊发包”政策执行模式,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社会组织 制度环境 模糊发包
9、灾害社会工作的实践及反思——以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社工整合服务为例
文 军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暨社会发展学院
吴越菲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摘要:以助人见长的专业社会工作对传统救灾方式局限的服务补位,奠定了灾害社会工作发展的时代基调。然而,灾害社会工作对整合服务的现实要求与社会工作自身整合性缺乏之间的巨大张力,使得社会工作在介入灾后重建时常常深陷服务有效性和系统性的困境。对此,社会工作整合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和实践可能。基于云南鲁甸地震灾区上海社会工作服务队的本土实践,阐释整合服务如何得以在灾后重建中具体展开,并在实践总结与理论反思的基础上,尝试建构以“社区关系重建”为核心的社会工作整合服务模式,以拓展社会工作整合服务的理论视域和实务方法。?
关键词:社会工作整合服务 灾后重建 灾害社会工作?
10、德性认知的心理机制与启示
景怀斌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摘要:德性认知是兼具德性本源体证及相应道德行为二重性质的人类精神活动,从心理学视野对其研究,可以给出有别于传统哲学的解释。从儒家“德性所知”的学理框架,可提炼出德性认知的“叠套”认知机制——对终极信念图式的体证和基于此的对当下日常世界的德性认知与体验,两者互动性地推动着德性境界的发展,而“问极启性”是其精神驱动力。德性认知既不是宗教神秘体验,也与现代的智力观念和认知科学中所谓“具身认知”有实质性差异,其心理机制为当前个体信仰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是认知研究应拓展的新领域。
关键词:道德认知 德性认知 具身认知 问极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