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海纵览 >>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发布日期:2019-03-17

本期目录

马克思论所有权的自由本质和自我异化……萧诗美;肖超

当代量子理论的哲学审视

后真相时代的科学哲学——物理学哲学的视角……高策;乔笑斐
超验与量子诠释……吴国林
量子理论的哲学宣言……成素梅
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问题——基于数学与物理学关系的新图景……程瑞

    网络时代的服务全球化——新引擎、加速度和大国竞争力……江小涓;罗立彬
    经济结构变动与未来中国能源需求走势……郑新业;吴施美;李芳华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和平搁置争端……黄瑶
    基于小农户生产的扶贫实践与理论探索——以“巢状市场小农扶贫试验”为例……叶敬忠;贺聪志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写实”传统及其当代价值……蒋承勇
    中国考古学研究的范式与范式变迁……陈胜前

 


马克思论所有权的自由本质和自我异化

内容摘要:通过本源考察和前提追溯,从马克思的所有权批判话语中可以发现马克思所有权理论的另一面,即马克思对所有权的自由本质的充分肯定和强烈追求。这就使得马克思的所有权理论具有追求自由和拒绝异化的双重性质。这种辩证的历史的所有权概念不但区别于资产阶级的非批判的所有权概念,而且区别于激进社会主义简单否定一切所有权的主张。辩证的历史的所有权理论无疑仍然具有批判的性质,但是这种批判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所有权,而是只批判和否定所有权的异化,而批判所有权异化的目的正是为了实现所有权的自由本质。

关键词:马克思;所有权;自由本质;自我异化;主客同一

作者:萧诗美,湖北大学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武汉430072);肖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430072)。

 

当代量子理论的哲学审视

编者按:进入21世纪以来,一场新的量子革命正在悄然兴起,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将因此发生深刻改变。在基础理论层面,科学家正试图构建自然界的大统一理论;在应用层面,量子信息、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等领域正在引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新的量子革命将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迫切需要进行哲学上的反思和审视,也必将促进哲学自身的变革和突破。

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量子论与新科学哲学的兴起”的五位主要参与人,对新的量子革命进行观照与反思。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教授高策和讲师乔笑斐,提出“后真相时代的科学哲学”这一新概念,认为在新的量子革命大背景下,传统哲学中的时间、空间、物质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对科学分界问题、范式问题和研究纲领问题给出了初步讨论。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教授吴国林认为,量子理论的一个根本特征是“超验”,它既超过经验,又不离开经验,且使经验成为可能。量子诠释的真理是实践本体论的真理与实践认识论的真理的统一。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成素梅认为,量子化假设的确立打破了“物质无限可分”和“自然界是不连续”的常识观念,摧毁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概念框架的准确应用。深入到量子理论的基本假设中揭示其发出的哲学宣言,是一项基础而迫切的工作。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程瑞认为,20世纪后半叶以来,当代科学的理论实践展示了一幅全新的数学物理学关系图景。数学和物理学结构上的同构性、认识论的镜像性以及二者之间的整体性关系特征成为物理学前沿领域科学理论评价标准重建的认识论基础。

当然,学界对于四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和提法可能还存在不同意见。我们组织本组专题文章,目的就在于推动从哲学视角审视当代量子理论的工作进一步拓展和深入,期待学界能够在激烈的争鸣与交锋中,产生更多对于当代量子理论和当代哲学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的研究成果。

 

后真相时代的科学哲学

——物理学哲学的视角

物理学尤其是基础物理学的研究,构成了人们认识物质世界深层本质的主要来源,是我们了解和把握整个科学发展的基础。20世纪以来,随着基础物理学理论的不断革命和突破,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代表,构成了整个物理学的支柱,其应用被延伸到了几乎所有物理学的分支领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物理世界的理解;第二阶段以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和宇宙学的标准宇宙模型为代表,在物理学的统一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第三阶段以超弦与圈量子引力为代表,虽然目前它们还只是数学结构,而非成熟的物理理论,但正因如此,哲学讨论的意义更大。随着科学研究的尺度进入普朗克标度,远远超出了现有实验技术的可检验范围,物理学中关于物质、时间、空间等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被深刻地改变,正在酝酿着物理学史上一场新的革命,堪称继近代物理学革命与20世纪初量子论和相对论革命之后的第三次科学革命。

作者:高策;乔笑斐,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超验与量子诠释

20世纪诞生的量子力学取得巨大成功,但对量子力学的理解未能达成共识;20世纪末量子信息理论的兴起,引起;“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场论的多个竞争性研究纲领并未统一;超弦理论是否是科学理论一直存在持续的争论。如何理解量子理论,能否用一些新的概念来标识其根本特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将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理论、量子场论、超弦理论等纳入共通的;“量子理论”,也没有将上述理论对应的;“量子世界”统一对待,更一般地进行诠释学研究。为此,笔者提出用;“超验”概念来表征它们的共性,进而探讨量子诠释问题。

作者:吴国林,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

 

量子理论的哲学宣言

关于量子理论的哲学研究有两个层次,一是根据量子理论及其技术的发展,探讨具体的哲学问题,比如,超出贝尔不等式讨论的范围,从量子信息的维度,如何重新定义和理解量子纠缠和非定域性概念的问题,这些研究已经很深入,而且也相当技术化;二是探讨事关理解科学理论本身的哲学框架问题。框架问题不能被简化为具体的哲学问题,也不能在传统框架内探讨,而且需要重新回到量子理论的实践中,提示潜存的新观念。本文集中探讨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基本思路是根据历史脉络和第一代量子物理学家的亲身感悟,从量子假设的提出、微观粒子的特质、数学思维方式的确立以及理论观四个方面,提示量子理论本身发出的哲学宣言,而不是阐述重要的物理学家所达成的哲学共识。这项工作是基础性的,既有助于我们澄清长期以来对量子概念的误解误用,也有助于推动科学哲学的发展。

作者:成素梅,上海社会科学院

 

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问题

——基于数学与物理学关系的新图景

数学与物理学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它发端于古希腊朴素的先验论和经验论哲学,形成于柏拉图主义和经验主义二元并存的近代科学建立期,隐迹于牛顿之后的经验科学兴盛期,复兴于20世纪后半叶当代科学的理性实践中。在20世纪中叶以前经验科学兴盛的时代,人们对数学与物理学关系的看法以“数学是物理学的工具”为主流,或者在哲学上以柏拉图主义或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对立为主。但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数学与物理学关系的图景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物理学最前沿的领域,理念的概念发生了剧烈变革,而在理论的检验方面实验已经难以企及,数学和物理学的紧密联系及其之间整体性的关系特征凸显出来。二者之间的某种同构性以及它们在提示世界真相时具有的镜像对称性关系和平行的认识论地位成为新的数学物理学关系图景中最具时代特色的发现。

作者:程瑞,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网络时代的服务全球化

——新引擎、加速度和大国竞争力

内容摘要:网络和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服务业低效率和不可贸易的性质,使服务全球化的推动力大大加强,网络时代服务全球化进程必将加速,不可逆转。在网络时代服务业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在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商业模式、网络和数字技术应用、开放程度等方面具有优势,将形成较强竞争力。基于文化和体育产业的分析表明,大国文化市场开放能提升本国文化元素在全球的影响力。

关键词:网络时代;服务全球化;大国竞争力;文化和体育产业

作者:江小涓,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北京100084);罗立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24)。

 

经济结构变动与未来中国能源需求走势

内容摘要:科学地评估未来中国能源需求走势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从高耗能行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变化的角度,研究经济总量、高耗能行业发展和能源需求三者的关系。结果发现,经济总量对能源需求的影响是通过高耗能行业进行的,经济结构变动是能源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因此,中国未来能源需求将远低于未考虑该因素的结果。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对高耗能行业的调控,将是实现中国能耗总量控制目标的关键选择之一。

关键词:能源需求;经济总量;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

作者:郑新业,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北京100872);吴施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李芳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和平搁置争端

内容摘要: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法上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是一个重要课题,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丰富思想融入国际争端的处理理论是非常具有实践价值的切入点。目前国际争端解决实践遇到诸多困境,需要探索创新国际争端处理的新模式和新思路。而和平搁置争端是对现有国际争端解决方式的重要补充。从法律视角对和平搁置争端实践进行概括和理论化,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支撑和平搁置争端的理论资源,有助于丰富并指导其实践;同时,和平搁置争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可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争端;和平搁置争端;不解决;国际合作

作者:黄瑶,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广州510275)。

 

基于小农户生产的扶贫实践与理论探索

——以“巢状市场小农扶贫试验”为例

内容摘要: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扶贫方式在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很难全面覆盖深度贫困的小农户,也面临很多挑战。因此,需要探索和创新适合贫困小农户的多种生产扶贫方式。一项在河北省太行山区村庄开展8年的扶贫行动表明,“巢状市场小农扶贫”以“贫困小农户现在有什么”的生计资源为出发点,以健康农产品和地方特色食物产品的小农式生产为“产业”,以城市普通消费者对健康食物的需求为对接出口,以“巢状市场”为交易和互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人口的相互信任和共同参与,成功地将生计资源和社会资本转化为贫困人口的收入,实现精准、稳定和可持续的脱贫结果,彰显了创新、协调、绿色和共享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小农生产;精准扶贫;生产扶贫;巢状市场

作者:叶敬忠,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北京100193);贺聪志,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北京100193)。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写实”传统及其当代价值

内容摘要: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写实”精神与传统“摹仿说”、“再现说”在演变中达成耦合关系,又在作为“文学思潮”之后衍生出诸多新形态,成为一种“复数”概念,且因此拥有了不断更新、延展的广阔空间和无穷生命力。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精神和“真实性”品格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关怀深度契合,也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紧密关联,更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核心要义。这不仅是现实主义之现代性与开放性的重要表征,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能够有效指导文艺批评实践的根本原因。新时代的中国需要富有写实精神和真实性品格的文学,19世纪现实主义依然是各种新形态文学创作的艺术泉源与重要参照。现实主义文学可以有效对抗当代文学实践中的反本质主义、虚无主义等倾向,使文学在文化建设、精神引领、价值担当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效用,并因此获得永久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现实主义;写实精神;真实性品格;变数与复数

作者:蒋承勇,浙江工商大学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院教授(杭州310018)。

 

中国考古学研究的范式与范式变迁

内容摘要:目前学科内外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状况缺乏理论化的系统把握,经过修正的范式与范式变迁的概念可以作为了解它的工具。尽管中国考古学在范式形成之前存在一些约束因素,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数个类似范式的研究形态。在这些形态中,从新石器—原史考古中兴起的文化历史考古范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这一范式对考古学的另外两个分支旧石器—古人类考古、古典—历史考古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约束。从学科内外关联的角度以及与西方考古学的范式变迁比较可以发现,中国考古学的范式变迁中存在着一些外在但关键的约束,限制了考古学理论的扩展。如果能够加强理论建设,中国考古学研究还有可能形成若干真正的范式。

关键词:范式;范式变迁;中国考古学;考古学理论

作者:陈胜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北京100872)。


责任编辑:于涛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