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海纵览 >>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7期
发布日期:2021-08-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jpg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及其历史经验

摘要: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农业大国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无疑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伟大任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奋斗,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立了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这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领导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则领导实现了工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和中国经济的快速赶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持续深化高质量工业化进程,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成功,其最为基本的历史经验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坚定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二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三是积极探索和遵循大国工业化规律,与时俱进、全面协同地推进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领导  社会主义工业化  大国工业化

作者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836)。


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科学内涵与时代意义

摘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密切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对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完整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根本宗旨的理论内涵。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全面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的根本宗旨得到新的时代彰显。

关键词:根本宗旨  党的建设  中国革命  新时代

作者于化民,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青岛266071)。


百年中国农村发展的社会学回眸

摘要:回看中国农村发展百年历程,旨在理解中国共产党与农村发展的关系,认识党对农村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贡献。从制度创新与变革的视角来回眸,可充分展现党领导的制度创新与变革对推动农村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意义。为解决旧中国的农村问题,党领导农民选择革命的正确道路,废除旧制度,根本扭转了农村发展的命运。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超常探索制度变革,推进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步建立起民族工业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农村实现了飞跃性发展。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和农村发展奇迹。进入新时代,在党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中国农村发展将迎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黄金时代。

关键词:中国农村发展  社会学回眸  制度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陆益龙,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北京100872)。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解放”书写

摘要:解放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意蕴深厚的“解放”书写,但此前相关研究缺乏整体视野,未能充分揭示其独特意义。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解放”书写可从解放主体、解放路径与解放范围程度三方面作综合分析:解放主体的差异产生了自我解放与被解放的分合,解放路径的不同表现为说理式解放与斗争式解放的交缠,解放范围程度的区别衍生出局部彻底解放与全面渐进解放的替嬗。解放观念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形塑,因此,普通作家与受中国共产党解放观念影响的作家在书写“解放”时呈现出不同特征:普通作家的解放观念表达,多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而中国共产党解放观念影响下的“解放”书写,则使不同类型的解放观念交互作用、彼此融会,建立了“解放”书写的新形态。在建党百年之际,回望、探究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解放”书写,启示我们应全面认识“解放”的理论话语与历史实践,辩证看待自由与责任、尊重传统与大胆革新的关系,努力发掘文学创作的现实意义和思想价值。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  “解放”书写  中国共产党  解放观念

作者李永东,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重庆400715)。


中国新文学少年儿童形象塑造的价值旨归

摘要:在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儿童文学一直不受重视,少年儿童形象更难进入研究者视野。这与儿童文学的创作实际和丰富多彩的少年儿童形象极不相称。其实,中国儿童文学和少年儿童形象塑造非常重要,概因儿童文学别具特色、人物形象自成谱系,更表现为今日之少年儿童即为国家民族未来之栋梁与希望。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感召下的红色少年儿童形象塑造已成一种历史传承,有着独特的生成机制和发展规律,也以其独特的深刻内涵和品质境界感染读者,并成为红色革命文化的一部分和宝贵精神遗产。新时代中国儿童文学书写与少年儿童形象塑造应在继承传统成功经验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超越少年儿童中心主义的本位观,确立中国式现代化理想,重塑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推动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  少年儿童形象  红色少年儿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族精神

作者张国龙,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100875)。



·学术基本理论、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再反思·

论哲学诠释学的阐释概念

摘要:阐释(Auslegung)是当代哲学诠释学(Hermeneutik)最核心的概念,其本质为文本与阐释者之间发生的共时性而非同时性的意义生发和效果历史事件。阐释作为事件,就是传统与现代、陌生与熟悉、国外与本土之间沟通的桥梁,又是传承与创新同一的事件。阐释可分“长程”和“短程”,短程指存在论,长程则指方法论。阐释作为此在的存在方式,系短程,而长程则是指阐释的具体实践问题,其中包括阐释与意义、阐释与真理以及阐释与对话及其限度诸问题。这些问题究竟如何理解,譬如阐释的意义是作者的意图、读者的赋予,还是文本本身的意义?阐释的真是一种无限接近而永远达不到的,还是说这种真永远随不同境遇而发展,用黑格尔的话说,阐释的真是恶的无限,还是真的无限?以及是否有公共理性,共识是否可以达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初步探讨,仅供学界思考。

关键词:诠释学  阐释  解释  说明  事件

作者洪汉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济南250100)。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论纲

摘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艰巨任务,亟须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新时代国家安全学理论提供分析框架和学术洞见。从厘定安全水平、安全能力和安全威胁关系的基本框架出发,可以得出七个理论命题,即绝对安全无法实现;为趋近绝对安全而不断增加安全投入,最终将陷入安全困境;封闭条件下,国家实现相对安全的努力应当止于均衡安全;开放条件下,霸权国可能生产出超过均衡安全的安全能力,并倾向于选择这样一些国家作为“保护”或掠夺对象:发展成果产出效率相对较高、安全能力产出效率相对较低;遵循不同技术路线分类处理有意安全威胁和无意安全威胁,比将两类威胁混合在一起处理,能达到更高的安全水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是实现“大禹改进”,让来自其他行为体的有意安全威胁能力转变为防控共同的无意安全威胁的能力;合理配置安全能力冗余和加强国家系统安全投入,是应对不确定安全威胁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  安全能力  均衡安全  大禹改进

作者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冯维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



·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

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宏观经济治理

摘要: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解决新时代主要经济问题的关键举措。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治理的主要手段,其协调程度和经济调控效果受到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制度安排的影响。分析表明:财政收入分权与财政支出分权的不匹配,金融显性集权隐性分权以及政府层级间金融分权和政府市场间金融分权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资源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治理的有效性。因此,明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在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比例的同时降低地方支出比例,廓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定位与救助边界,推进适度的金融分权,更加充分地发挥地方政府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控制重大风险的作用,是构建科学有效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财政分权  金融分权  宏观经济治理

作者何德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北京100006);苗文龙,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西安710119)。




太平天国再评价——金田起义170周年之反思

摘要:百余年来,关于太平天国的评价屡有变化。特别是近30年来,与过去溢美之词相反,出现把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妖魔化”、一味美化曾国藩和湘军的偏向,形成一种社会思潮。有论者甚至否定金田起义的正义性,从源头上否定太平天国。这是由多种因素叠加形成的,包括党情、国情的变化,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变化,历史理论研究的弱化;尤其是太平天国研究由盛转衰,使学界无法及时、积极地作出回应。因此,学界要避免太平天国研究从显学沦为绝学;要以科学态度研究和看待太平天国,摆脱神化或“妖魔化”的简单化模式。

关键词:洪秀全  太平天国  金田起义  曾国藩  湘军

作者夏春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101)。


责任编辑:罗子超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