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借疫情之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
发布日期:2020-04-01 来源:劳动午报

企业越是困难,在这种时候越需要大家勠力同心,共克时艰。我们常说,一个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何为社会责任感?用在疫情期间就是慎重减薪,慎重裁员,坚决守住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底线。

  疫情期间,一些企业为了渡过经济效益下降的暂时性困难,采取降低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措施控制运营成本,并得到大多数职工的理解。不过,一些职工向《工人日报》记者吐槽被降薪的“奇葩”经历:有人接到HR的电话直接被告知薪水降10%;有人因没及时回复微信群消息被扣钱;还有人公司业绩飘红却依然被降薪……(3月26日 《工人日报》)

  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停工,学校停课,商店歇业,景区关闭,公共场所闭门谢客……人们蜗居在家,不得随便出门。眼下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企业开始复工复产。然而,有一种倾向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那就是借疫情之名行侵权之实,甚至干起了违法乱纪的勾当。有的不经过严格的程序,随便给职工降薪,有的事先不打招呼,来个“一辞了之”,构成了对职工权益的严重侵犯,对此必须予以正视。

  不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后面临着诸多困难,职工都能理解,但是千万不能任性。比如降薪要事先和职工进行协商,降多少,何时恢复等双方都要有个明确的态度,要征得职工同意,不能擅作主张;再比如裁员,按照法律规定裁员要事先向当地劳动部门备案,并且在一定的规定时间内通知职工,而不是事先不打招呼来个突然袭击让职工“卷铺盖走人”。这样做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要知道,我们是个讲法治的国家,一切行为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进行。

  其实,企业越是困难,在这种时候越需要大家勠力同心,共克时艰。我们常说,一个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何为社会责任感?用在疫情期间就是慎重减薪,慎重裁员,坚决守住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底线。人心都是肉长的,企业面临的困境大家都看在眼里。有人文情愫的企业,即便暂时遇到困难,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也能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而没有人文情愫的企业,即便减了薪,裁了员,日后也未必能够兴旺起来。有言道:切莫边关吃紧思良将。有些企业刻薄寡情,人心思走,当需要人才来支撑的时候,人才往往敬而远之。

  总之,一个企业要有凝聚力、感召力和向心力,就必须注重企业人文内涵的培植。倘若北国春常在何劳大雁朝南飞?人心思走,作为企业应该多从自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抱怨职工的无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这个企业充满了人文情愫,大家都会感同身受。一个薄情寡义的企业不会有好的未来,许多企业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疫情不是企业的侵权利器,更不是企业侵权的“遮羞布”。(李红军)

责任编辑: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