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发布日期:2020-11-04 来源:经济日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要专题,也是贯穿于全书的一条基本线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些重要论述相互联系,集中表达了我们党的政治立场、治国理念、人民情怀。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和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贯彻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主体地位决定了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紧紧依靠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人民的主体地位还体现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把行使权力的过程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扎扎实实为人民谋利益,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考好。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人民利益至上是人民至上的重要内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些年来,党领导人民为实现这个目标不懈奋斗,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实践证明,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主张和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日子从缺吃少穿到温饱无忧,又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充分顺应了人民的意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不论遇到多少困难、面对多大风险、付出多大代价都毫不动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风险挑战,人民对美好生活也有着更多更高的期待,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不断为人民造福。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党员、干部的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人民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执政当然要追求政绩。为谁谋求政绩、靠谁创造政绩、由谁评价政绩,是政绩观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党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而能够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员干部必须认识到,政绩不是个人创造的,而是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只有牢牢扎根人民,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做出一番政绩。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政绩是否立得住不能靠自己的推销,也不能只靠上级领导认可,最终要靠人民评价,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要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紧紧依靠人民不断推动国家发展,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王 菲 周振国)

责任编辑: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