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医学科技创新更多惠及民生
发布日期:2020-11-1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付小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国依然面临多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状况,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也在持续快速增长,健康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福祉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如很多药物、器械、设备依赖进口,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大多被国外垄断,临床标准规范指南也大多借鉴国外等。这就要求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努力提高我国医学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以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需要在医疗服务各个方面持续加大对科学技术的运用。目前,医学和光学电子纳米技术、大数据等综合学科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医学新技术、新设备和新药品的发展,增强了医学救治和医疗服务能力。比如,药物研究已经从一种药物适用于所有人群,转变为根据基因组差异开发针对特定人群的个体化药物,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药物活性、安全性和副作用进行临床结果评估预测,利用大数据手段能够指导药物的精准应用。又如,以前的医疗处置要凭经验、循证作决策,现在可以通过分子影像、分子病理、分子诊断、组学分析、电子病历、临床大数据、医疗信息等手段优化临床决策,并利用远程医疗技术、数字医疗技术、手术机器人等提高诊断正确率。此外,在努力提高我国医学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还要集中力量发展一些前沿学科,如包括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在内的生命组学及其技术等。再如,在医疗器械方面,要在数字化、遥测化、微创化、网络化、智能化、小型化方面下功夫,在大数据与智能医学方面,努力建立个性化诊疗模式。

  只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才有可靠支撑。以创伤医学为例,我国创伤医学原来在国际上默默无闻,现在发达国家提出要“向东方看”,为什么能实现这一转变?原因就在于,我们在有关创面治疗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关键技术上实现了创新和突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以科技创新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具体到病患群体,医学科技工作者要帮助他们解除痛苦,让他们有机会和健康人一样享受更美好、更有尊严的生活。我国创面患者每年超过3000万人次。为更好满足患者需求,我们及时把创伤救治研发成果应用于临床救治,治愈了大量过去难以治愈的病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建成健康中国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我们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新坐标,激励和鞭策我们勇攀科技高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医学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更好惠及民生。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

责任编辑: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