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健,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
来源:本文删减版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16日第7版,本文为原稿,略有不同。
一、学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模式。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结束了之前各种有关表述不尽一致的状况,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有了一个统一、规范,同时也是权威性的表述。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成为当前和今后全国上下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教授强调,要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和系统化构建,避免应景化、随性化和庸俗化。同时他还概括并指出了学习和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三种主要理论模式,一是“三新”模式,即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理阐释;二是“三基”模式,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学理阐释。三是“六论”模式,即按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归纳概括的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政治方向、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六个方面的重要论述。中央政法委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工作部署方面提出要注意掌握八个方面的要求,“八个掌握”在六个重要论述基础上增加了“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两项内容。以上学理模式和实际工作要求,都为学习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工具。
二、从五个结合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应以“十一个坚持”为核心,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结合。
1、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从整体和部分、一般和具体相统一和有机联系的角度进行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宏大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中包含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教育和其他领域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统领和根基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领域的具体体现。全面依法治国,重在“全面”二字。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举措通贯和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各领域和各环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单一孤立地就法治思想研究法治思想。例如,经济思想中关于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论述、强军思想中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的论述、生态文明思想中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论述、外交思想中有关运用法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等重大命题,都应纳入学习和研究的内容范围。
2、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起来。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发展。一方面,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关于法律的本质、法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法律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法的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等思想,列宁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同时又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包括毛泽东思想中有关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法制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民主法制思想。把这些思想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理论逻辑的必要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继承性和创新性。
3、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著,会有一个强烈印象,即大量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论语》《管子》《商君书》《战国策》《淮南子》等大量古籍经典中的名言名句,经常形象、生动、有力地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和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法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思想中的精华,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而自古形成的一整套朝廷制度、郡县制度、土地制度、税赋制度、科举制度、监察制度、军事制度等各方面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也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学习和模仿。习近平法治思想既对中华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系统梳理和仔细甄别,又赋予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既彰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信,又坚持了不忘本来、借鉴外来和开创未来的价值原则。在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法学理论研究和法治实践的过程中,必须深刻把握这一结合原则。
4、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法治中国建设的丰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如何驾驭人类自身是一个永久和重大的课题,随时代不同而需要不断开创新的理论和实践。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进程,容易且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这种形势和条件下,要解决涉及利益关系和权力格局调整的“硬骨头”,既需要改革的坚定信念、意志和勇气,又需要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统筹驾驭之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以及回应实践不断发展变化及时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包含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都表明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只有把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5、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还应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以前习近平同志关于民主、政治、法治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并非偶然。习近平同志领导依法治县、依法治市、依法治省到依法治国的实践,充分反映出法治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县、治市、治省到治国过程中的连贯性、一致性和创新性。例如《之江新语》一书收录的232篇短论中,很多涉及法治与市场经济、法治与和谐社会、法治与德治、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基层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性、民主集中制等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重大方针政策和举措,在这些短论中都或多或少地能够找到一些雏形或影子。只有系统、全面、完整地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发展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意义和巨大价值。
三、掌握标准的原始文献是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保障。
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必须建立在读原著、学原文这个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否则,就难以正确和准确地悟原理,贯彻落实也无从保障。因此,明确基本的阅读文献和标准读本,是我们在学习贯彻落实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4日至2020年11月16日期间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文稿54篇,这是目前集中反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本,收录从2012年11月15日至2020年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报告、讲话、指示、批示、贺信等篇章,各卷均设专题,包括“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是反映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法治问题的重要著作。其他专题收录的著作,有的部分涉及法治问题,有的是关于法治以外其它方面的著作,但这些著作也应学习,不可忽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汇编的《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选编了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4日至2015年2月2日期间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所做的讲话、报告、批示、指示共30篇重要文献,分为八个专题,摘编成193条论述。《摘编》与《治国理政》收录篇章范围不尽一致,应互相对照参看。习近平总书记的许多重要报告、讲话发表在《求是》杂志上,这自然是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个权威文献来源,特别是最新发表、尚未收录在有关文集里面的著作,如2021年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2020年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的《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都应特别注意不能遗漏。200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辑录出版、2013年重刊的《之江新语》等著作,也是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部重要的原始文献。另外,还有许多发表在报纸的文章、报道,有关方面正在进行整理编辑。除原始文献外,2019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学习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是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部权威著作。此外还有大量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的辅助读物,对于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