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海纵览 >> 报纸理论
《岳阳楼记》背后的一桩公案
发布日期:2021-04-14 来源:《法治日报》2021年4月14日第10版 作者:殷啸虎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应好友滕宗谅之邀而写的一篇文章。它的开篇,就道出了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其中的“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就是当时轰动朝野的一桩公案。

  滕宗谅字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进士,既是范仲淹的好友,也是与范仲淹一同驻守边关、抵御西夏的同僚。范仲淹为环庆路都部署兼庆州(今甘肃庆阳)知州,滕宗谅为泾州(今甘肃泾川)知州。庆历二年(1042年)秋,西夏李元昊兴兵进犯泾原,北宋泾原路副使葛怀敏率军抗击,结果在定川兵败身亡。西夏大军逼近泾州,“诸郡震恐”。此时泾州城中兵微将寡,但滕宗谅沉着应对,他召集数千农民穿上士兵的衣服上城防守,并招募勇敢之士打探敌情,并告知周边州郡做好防守准备。为了安定人心、鼓舞士气,滕宗谅又大设牛酒,犒劳士卒,并对定川之战中的阵亡将士举行隆重的追悼仪式,并优厚抚恤他们的家属。当然,这样做也花费了不少钱,据说共动用了16万贯的公款。此时,范仲淹又亲率环庆路的军队前来支援,西夏军队见势不妙,被迫撤退。

  不久,范仲淹被宋仁宗召回朝廷,出任枢密副使,后又任参知政事。范仲淹便推荐滕宗谅接替自己,担任了庆州知州。同时,朝廷委派郑戬出任陕西四路都总管兼经略、安抚、招讨使,驻守泾州,允许其便宜行事。郑戬素以行事果敢、不惧权贵而著称。他到任后,便向朝廷举报滕宗谅挪用公款之事,要求严厉追查;监察御史梁坚也就此事对滕宗谅进行弹劾。宋仁宗得知后,“天威震怒”,立即委派太常博士燕度前往邠州(今陕西彬县)查办此案。燕度又发现了滕宗谅用这笔钱笼络犒赏当地的少数民族头领,以及夹带着馈赠自己的亲朋好友等事实。滕宗谅见势不妙,担心更多的人会因此受到牵连,干脆一把火将账本烧毁。

  这样一来,等于是销毁罪证,不打自招,坐实了自己的罪行。燕度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将相关人员抓到邠州监狱,严刑拷问。在欧阳修给朝廷的奏折中,记述了当时的情景:“近来传闻燕度勘鞫滕宗谅事,枝蔓勾追,直使尽邠州诸县枷杻,所行拷掠,皆是无罪之人,囚系满狱。”

  朝廷中的一些人借此案大做文章,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目标是借此打击滕宗谅的同僚及好友范仲淹等人。对此,范仲淹也非常清楚,所以上书一一列举事实,为滕宗谅辩白。在他后来替滕宗谅写的《天章阁待制滕公墓志铭》中,也专门就此事作了说明:“御史梁坚奏劾君用度不节,至本路费库钱十六万缗。及遣中使检察,乃君受署之始,诸部属羌之长千余人皆来谒见,悉遗劳之,其费仅三千缗,盖故事也。”谏官欧阳修更是指责燕度等“无故意外侵陵,乃是轻慢朝廷,舞弄文法。每见前后险薄小人,多为此态,得一刑狱,勘鞫踊跃,以为奇货,务为深刻之事,以邀强干之名,自谓陷人若多,则进身必速,所以广张声势,肆意罗织”。直言燕度是“节外生事”,并说:“朝廷本为台官上言滕宗谅用钱过多,未明虚实,遂差燕度勘鞫,不期如此作事,摇动人心。若不早止绝,则恐(李)元昊因此边上动摇、将臣忧恐解体之际,突出兵马,谁肯为朝廷用命向前?”

  宋仁宗正重用范仲淹等,也不想把事情搞得不可收拾,便听从了范仲淹的建议,对滕宗谅从轻发落,仅对他降一级,改任虢州(今河南灵宝)知州。但这一处理遭到了御史台的强烈反对。御史中丞王拱辰说:“赏罚者,朝廷之所以令天下也。此柄一失,则善恶不足以惩劝。今滕宗谅在边,盗用公使钱,不俟具狱,止削一官,皆以谓所坐太轻,未合至公。”并以辞职相要挟:“臣所以不避而固争者,诚恐来者相效,而陛下之法遂废矣。臣明日更不敢入朝,乞赐责降一小郡,以戒妄言。”监察御史里行李京也认为“滕宗谅在庆州所为不法,而朝廷止降一官”,处罚太轻。于是,滕宗谅于庆历四年(1044年)春被贬去岳州(今湖南岳阳)任知州。这便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由来。

  滕宗谅到岳州后,决定重修岳阳楼,但又遇到经费不足的问题。他之前就是因为动用公款惹出大祸,所以这一次他没有动用公款。据司马光《涑水记闻》记载,滕宗谅“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钱,不敛于民,但榜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献以助官,官为督之”。即由官府帮助百姓追账,将追来的钱用于修建岳阳楼。结果“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缗”。然而,他还是过于自负了,将这些钱“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

  岳阳楼修建完成后,“极雄丽,所费甚广”,但滕宗谅“自入者亦不鲜矣”。虽然后人对《涑水记闻》中的这一记载表示质疑,认为是对滕宗谅的栽赃陷害。但《涑水记闻》一书是司马光为撰写《资治通鉴后纪》所收集的史料,还是比较严谨的,所以这笔“糊涂账”也是有可能的。好在这不是公款,而且当地百姓对此也“不以为非,皆称其能”,朝廷自然也不会追究。而范仲淹也正好借撰写《岳阳楼记》替滕宗谅翻案,并抒发自己的济世情怀,为后世留下了这流传千古的名篇。


责任编辑: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