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生的深度访谈
发布日期:2010-01-1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1、请问您当初为什么选择法律专业?又是怎样对法学学术研究产生兴趣的?在您成功的学术道路上,有没有经历什么曲折?您如何看待这些曲折?

选择法律专业对我而言偶然中似乎又存有某种必然。1992年高考之时,世代为农的我并不知专业为何物,在茫然中,觉得如果能带上“大盖帽”,在我所在的农村无疑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事情,因此,意念闪动之中,法律就成为了至今几近二十年的热恋。

而对于学术研究的兴趣应该是在武汉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形成的,学院国际法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谐的学术氛围、众星汇集的学术大师以及精彩纷呈的学术精品,让我对这么一群人、一些事儿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接触、学习、模仿和反思中,不自然地学术研究便对我产生了凝聚力。而我之所以选择国际法专业,除了当时武汉大学的国际法专业全国实力最强外,中国大变革的社会情势中,国际化是必然趋势。对外开放的深化、入关谈判的艰难以及人权斗争的复杂,让我对很多国际政治、经济和民商事的法律问题非常着迷。放眼世界、参与其中、深入了解是我当时的不二选择。这段时间对我后来的学术研究、出国学习访问、参与国际公约的谈判以及大量的涉外民商事实践,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您认为哪位学者或者哪一本著作及论文对您的学术影响最大?影响是什么?

在我的学术历程中,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我所在武汉大学有一些国际法领域的大师,如韩德培教授、李双元教授、粱西教授等;国际法研究的领军人物,如黄进教授、曾令良教授、万鄂湘教授、余劲松教授等;青年才俊和学术精英如肖永教授等,座谈、授课、讲座、研讨,受益良多。而经常有机会参加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国际会议的研讨,直接与国际一流学者对话,更拓展了我的视野。如果说哪一本著作及论文对我的学术影响最大,我很难确定,但我的博士导师黄进教授和硕士导师肖永教授在学术上无疑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们的为人、为事、为学,尤其是他们的学术精神和理念都值得我学习。

3、您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什么?您如何看待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

我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国际私法、国际商法以及电子商务法领域,随着信息技术、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以及中国整体实力的提升,跨国民商事法律问题和电子商务法律问题必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专业,它们的应用与发展无疑有越来越广阔的空间。

4您如何评价自己已有的学术研究?您的研究风格是什么?这种研究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对我自己的学术研究,最好由别人来评价。我所能做的就是以最大的耐心与努力来完成每一件作品,尽管可能有好有不好,但都会凝结了一些汗水、一些或许后期看来并不成熟的思考。由于我主要研究的是国际法律问题,关注案例与规则,注重比较各国的实践、立法以及学术观点,已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

5、您的博士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请问在博士论文的写作上您有什么成功的心得?在您看来,怎样才能写好一篇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当时在我的北京大学博士后导师邵景春教授的推荐下,我在英国的Cardiff大学学习,消息传来,不敢相信。今天回忆起来,应该说非常幸运在导师黄进教授指导下选择了《电子商务的国际私法问题》这一题目,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新颖以及极具挑战的题目。除此之外,记忆最多的可能就是成堆的外文资料。其他的如学术规范、逻辑以及观点,则更多的是平时积累、思考和讨论的一种延续。

6、您认为中国法学学者的研究在哪些方面最有可能形成自己的贡献?

依法治国时代,中国法学学者的研究与贡献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以致用、传道济民、经国济世,应以时之需。

而就学术本身,中国法学的繁荣,责任在于中国的法学学者;而能否在法学研究国际化的时代,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学,可能更需要中国法学学者的不懈努力。

7中国的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必然要借鉴西方的法学资源,同时又面临着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对于国际私法学研究而言,您如何认识西方的法学资源与中国实际的关系?

我去过一些国家大学的法学院,也和很多知名法律院校的教授联系过,lexisnexisWestlawHeinOnline 等这些知名网站,已经被很多国家的大学法学院所使用。中国的学术期刊网也已被不少国外的大学所使用。在西方的法学资源上,借风使船,以最佳的方案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实乃关键。

而在实践中,利用西方的法学资源,熟知对方的规则与立场,在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司法实践的活动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也是建设负责任大国的需要。

8您的学术理想是什么?

学术理想的事情,我似乎很少去考虑。只是最近有一个心愿,就是写出在国际上能被认可的文章,提供对国家有关部门有重要价值的咨询意见,更多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司法实践的活动。

9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您认为当前中国的法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对此有何建议?

中国的法学教育随着社会不断的变革与发展,对法学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样。转型时期,中国法学教育的很多问题已经被中国学者们分析得淋漓尽致。个人认为,从电大、函大、夜大曾经风靡一时,到法学硕士、法律硕士、法律(法学)硕士等多管齐下,从法学硕士的三年到两年,中国在不断探索法学教育改革之路,在有所为,我们应该是走在正确的探索道路上。

10您的人生格言(座右铭)是什么?

2009年仙逝的韩德培教授曾经给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题写的所训是“厚德博学、敬业乐群”,我非常喜欢。

11、中国法学创新网最近推出了“当代法学家省籍大盘点”,你也被列入河南籍法学家之列,请问您对这项活动是如何看待的?

有幸列入,实在勉强。活动应该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