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您当初为什么选择法律专业?又是怎样对法学学术研究产生兴趣的?在您成功的学术道路上,有没有经历什么曲折?您如何看待这些曲折?
选择法律专业对我而言偶然中似乎又存有某种必然。1992年高考之时,世代为农的我并不知专业为何物,在茫然中,觉得如果能带上“大盖帽”,在我所在的农村无疑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事情,因此,意念闪动之中,法律就成为了至今几近二十年的热恋。
而对于学术研究的兴趣应该是在武汉大学攻读硕士
2、您认为哪位学者或者哪一本著作及论文对您的学术影响最大?影响是什么?
在我的学术历程中,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我所在武汉大学有一些国际法领域的大师,如
3、您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什么?您如何看待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
我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国际私法、国际商法以及电子商务法领域,随着信息技术、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以及中国整体实力的提升,跨国民商事法律问题和电子商务法律问题必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专业,它们的应用与发展无疑有越来越广阔的空间。
4、您如何评价自己已有的学术研究?您的研究风格是什么?这种研究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对我自己的学术研究,最好由别人来评价。我所能做的就是以最大的耐心与努力来完成每一件作品,尽管可能有好有不好,但都会凝结了一些汗水、一些或许后期看来并不成熟的思考。由于我主要研究的是国际法律问题,关注案例与规则,注重比较各国的实践、立法以及学术观点,已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
5、您的博士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请问在博士论文的写作上您有什么成功的心得?在您看来,怎样才能写好一篇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获得
6、您认为中国法学学者的研究在哪些方面最有可能形成自己的贡献?
依法治国时代,中国法学学者的研究与贡献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以致用、传道济民、经国济世,应以时之需。
而就学术本身,中国法学的繁荣,责任在于中国的法学学者;而能否在法学研究国际化的时代,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学,可能更需要中国法学学者的不懈努力。
7、中国的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必然要借鉴西方的法学资源,同时又面临着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对于国际私法学研究而言,您如何认识西方的法学资源与中国实际的关系?
我去过一些国家大学的法学院,也和很多知名法律院校的教授联系过,lexisnexis、Westlaw、HeinOnline 等这些知名网站,已经被很多国家的大学法学院所使用。中国的学术期刊网也已被不少国外的大学所使用。在西方的法学资源上,借风使船,以最佳的方案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实乃关键。
而在实践中,利用西方的法学资源,熟知对方的规则与立场,在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司法实践的活动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也是建设负责任大国的需要。
8、您的学术理想是什么?
学术理想的事情,我似乎很少去考虑。只是最近有一个心愿,就是写出在国际上能被认可的文章,提供对国家有关部门有重要价值的咨询意见,更多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司法实践的活动。
9、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您认为当前中国的法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对此有何建议?
中国的法学教育随着社会不断的变革与发展,对法学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样。转型时期,中国法学教育的很多问题已经被中国学者们分析得淋漓尽致。个人认为,从电大、函大、夜大曾经风靡一时,到法学硕士、法律硕士、法律(法学)硕士等多管齐下,从法学硕士的三年到两年,中国在不断探索法学教育改革之路,在有所为,我们应该是走在正确的探索道路上。
10、您的人生格言(座右铭)是什么?
2009年仙逝的韩德培教授曾经给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题写的所训是“厚德博学、敬业乐群”,我非常喜欢。
11、中国法学创新网最近推出了“当代法学家省籍大盘点”,你也被列入河南籍法学家之列,请问您对这项活动是如何看待的?
有幸列入,实在勉强。活动应该还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