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迁博士的科研成果
发布日期:2010-07-0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项目

  1. 2009年7月至12月,《著作权法》第二次修订之权利归属,国家版权局;

  2. 2008年9月至今,作为独任中方专家承担中国与欧盟合作项目“网络环境中广播组织权的保护”;

  3. 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作为专家调研组成员承担《著作权法》第二次修订调研工作中两个专项课题;

  4. 2007年2月至2008年8月,作为独任中方专家承担中国与欧盟合作项目“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保护研究”;

  5. 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作为主持人承担司法部课题《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研究》;

  6. 2006年1月至今,作为主持人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对版权“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与法律规制》;

  7. 2006年11月至今,主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中著作权共同侵权研究》;

  8. 2006年12月至今,主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曙光项目课题《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侵权比较研究》;

  9. 2006年10月至今,主持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项目课题《著作权侵权比较研究》;

  10. 2006年4月至2006年12月,承担“国识产权战略研究”中“国家版权战略研究”之《高科技与版权保护》子课题;

  11. 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作为中方3名专家之一承担中国与欧盟合作项目“数字环境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研究”;

  12. 2005年5月至2005年9月,多次参加《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起草研讨工作;

  13. 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作为主持人承担并完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青年课题:《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研究》;

  14. 2003年7月至2004年1月,作为“骨干研究人员”参与国务院主持的“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之《科技发展的政策与法律环境研究》课题。

  专著

  1. 《论“基因歧视”及其法律对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两人合著,第一作者)《中国与欧洲在网络环境中对版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3. (两人合著,第一作者)《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教材

  1. 《知识产权法教程》(第2版)(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网络版权法》(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知识产权法教程》(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 《著作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合著

  1. 《著作权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虚拟世界中的法律冲突》,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出版。

  论文

  1. 《三论“信息定位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的认定——兼评“泛亚诉百度案”一审判决》,《知识产权》2009年第2期

  2. 《论网络环境中版权直接侵权的认定标准》,《东方法学》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分册)2009年第7期全文转载)

  3. 《论在网吧等局域网范围内传播作品的法律性质——兼论“信息网络传播权”与“放映权”及“复制权”的区别》,《中国版权》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分册)2009年第8期全文转载)

  4. 《论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正确适用——兼评“成功多媒体诉时越公司案”》,《法律适用》2008年第12期

  5. 《我国著作权法中汇编作品的重构》,《法学论坛》2008年第6期

  6. 《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法商研究》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分册)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7. 《“电影作品”的重新定义及其著作权归属与行使规则的完善》,《法学》2008年第4期;

  8. 《网络环境中著作权司法保护的三大突破——评“广东中凯诉广州数联”案一审判决》,《中国版权》2008年第1期;

  9. 《论著作权意义上的“发行”——兼评两高对刑法“复制发行”的两次司法解释》,《知识产权》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分册)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

  10. 《网络环境中版权制度的发展》,《网络法律评论》第9卷(2008年);

  11.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专有权利》,《中国专利与商标》,2008年第2期;

  12. the New Right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Copyright Law, Digital Content and Internet in the Asia-Pacific, Sydney University Press, 2008

  13. 《 论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重构》,《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14. 《米高梅等诉Grokster判决译文》,《中国知识产权文丛》第14卷

  15. 《我国著作权法中修改权的重构》,《法学》2007年第11期

  16. 《论“法人作品”规定的重构》,《法学论坛》2007年第11期;

  17. 《再论“信息定位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的认定——兼比较“七大唱片公司诉百度案”与“十一大唱片公司诉雅虎案”的判决》,原载《知识产权》2007年第4期;

  18. 《合理的诉因、正确的判决——评“十一大唱片公司诉雅虎案”一审判决》,载《中国版权》2007年第4期;

  19. 《〈刑法〉第217条中的“复制发行”需要规范》,《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第11期

  20. 《论商标间接侵权》,《知识产权年刊》2006年号

  21. 《“信息网络传播权”研究》,《网络法律评论》2007年卷

  22. 《“间接”的问题、“直接”的判决——评七大唱片公司诉百度案一审判决》,《中国版权》2007年第1期

  23. 《论场所提供者构成商标“间接侵权”的规则——兼评“朝外们购物商场案”和“秀水街案”》,《电子知识产权》2006年第12期;

  24. 《正确的结果,模糊的理由——评我国首例涉及P2P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责任的判决》,《中国版权》2006年第5期;

  25. 《论网络传播行为及其侵权认定》,《法学》2006年第5期;

  26. 《论著作权法中“发行”行为的界定——兼评“全球首宗BT刑事犯罪案”》,《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27. 《论“信息定位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行为的认定》,《知识产权》2006年第1期;

  28. 《论认定“模仿讽刺作品”构成“合理使用”的法律规则》,《科技与法律》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分册)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

  29. 《论网络环境中的“首次销售原则”》,《法学杂志》,2006年第2期;

  30. 《“模仿讽刺”与“合理使用”——兼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中国版权》2006年第2期;

  31. 《合理地解释临时复制与技术措施——评“索尼诉史蒂文森案”》,《中国版权》,《中国版权》2006年第4期

  32. 《美国转基因食品法律管制制度研究》,《东南亚研究》2006年第2期;

  33. 《反歧视法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兼评“乙肝歧视第一案”》,《21世纪法学评论》,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海外法学分册)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

  34. 《论版权“间接侵权”及其规则的法定化》,《法学》2005年第12期;

  35. 《走向“间接侵权”规则——评“步升诉百度案”》,《中国版权》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分册)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36. 《论版权法中的“间接责任”》,《科技与法律》,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分册)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7. 《论P2P软件提供者的间接侵权责任》,《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第9期;

  38. 《论Grokster案的意义和局限》,《中国版权》,2005年第5期;

  39. 《美国〈家庭娱乐与版权法案〉评析》,《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第5期;

  40. 《欧美转基因食品法律管制制度比较研究》,《河北法学》2005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分册)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6期转载;

  41. 《丁香花事件的反思——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注意义务》,《中国版权》2005年第3期;

  42. 《数字环境下私人复制补偿金制度》,《中国版权》2005年第2期;

  43. 《矛盾中的犹豫——评美国国会报告〈数字媒体中的版权问题〉》,《中国版权》2005年第1期;

  44. 《滥用“技术措施”的法律对策——评美国Skylink案及Static案》,《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分册)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

  45. 《“索尼案”20年祭——回顾、反思与启示》,《科技与法律》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分册)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

  46. 《新型P2P技术对传统版权侵权判定规则的挑战——Grokster案评述》,《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第9期;

  47. 《从加拿大最高法院SOCAN v.CAIP案看网络服务商创建“缓存”的法律责任》,《中国版权》2004年第6期;

  48. 《P2P软件最终用户侵权责任研究》,《知识产权》2004年第5期;

  49. 《论“歧视”的法律概念——兼论“男领导不得配女秘书” 的合法性》,《法学》,2004年第8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4年第5期转载

  50. 《挑战网络接入服务商责任的界限——美国Verizon案评介》,《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第10期;

  51. 《欧盟转基因食品管制管制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52. 《论网络服务商披露用户信息的义务——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知识产权》2004年增刊;

  53. 《论“基因歧视”引发的法学课题》,载《科技与法律》,2004年第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4年第1期转载

  54. 《论“基因歧视” 的概念》,载《科技与法律》,2003年第4期;

  55. 《论构成“基因歧视”的道德标准与法律标准》,载《科技与法律》,2004年第1期;

  56. 《论针对“基因歧视”的立法策略:为“基因特殊论”辩护》,载《科技与法律》,2004年第2期;

  57. 《论针对“基因歧视”立法中的特殊原则》,载《科技与法律》,2004年第3期。以上5篇论文由《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6期以《“基因歧视”法律问题研究》为题合并转载

  58. 《论医生对患者基因隐私的披露与保密义务》,《私法》第3辑第3卷(总第6卷),2004年;

  59. 《植物新品种保护机制比较研究》,《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第5期;

  60. 《保险中“基因歧视”的立法对策》,《法学》2003年第12期;

  61. 《技术措施立法保护比较研究》,《知识产权》2003年第2期;

  62. 《DNA指纹数据库法律问题初探——美国的纷争和启示》,《法律科学》2002年第4期;

  63. 《论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法律机制》,《科技与法律》2002年第1期;

  64. 《论网络环境中复制权的适用》,收于罗玉中主编:《知识经济与法律》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5. 《论网络环境中发行权的适用》,《知识产权》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分册)200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66. 《略论数字化作品著作权保护系统引发的法学课题》,《著作权》2001第1期;

  67. 《美国保护技术措施的司法实践和立法评介》,《西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分册)2000年第7期全文转载;

  68. 《论BBS的法律管制制度》,《法律科学》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分册)1999年第3期全文转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2期转载;

  69. (合著,第一作者)《对职工持股会若干法律问题的探讨》,《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70. 《卡尔沃主义论》,《西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71. 《CCED5.0著作权保护中的问题及探讨》,《西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