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
1.本人主持:《“犯罪人-被害人和解”的世界经验与中国模式——一种迈向和谐的刑事法治图景》,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2.本人主持:《刑事习惯法研究》,2005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3.本人主持:《和谐社会语境下“刑事责任理论”的反思与重构》,2007年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
4. 本人主持:《刑事和解研究》,2006年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5.本人主持:《多元理论框架下的“刑事和解”——刑事解纷的另一种模式?》,2005年复旦大学金苗项目。
著作出版
个人专著
1.《重拾一种被放逐的知识传统——刑法视域中“习惯法”的初步考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理解“刑事和解”》,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合著
1.《十问死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本人撰写其中的序言部分及第二、三章)
2.《经济犯罪形态与对策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本人撰写第一、二、三章)
3.《刑法案例教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本人撰写第十八章)
代表性论文
关于刑事和解的研究论文:(2006—2010)
1.《司法观的“交战”:传统刑事司法对恢复性司法》,载《中外法学》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9年第8期全文转载。
2.《刑事和解与传统刑事责任理论》,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
3.《刑事和解:批评意见与初步回应》,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
4.《“犯罪人-被害人和解”的制度安排与司法践行》,《法律科学》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6年第12期全文转载。
5.《刑事和解与传统诉讼体制之关系》,《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
6.《犯罪观的“交锋”:刑事和解与传统犯罪理论》,《浙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7.《刑事解纷方式的历史轮回——以“刑事和解”为观察脉络》,载《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关于刑事习惯法的研究论文:(2003—2007)
8.《当代刑法实践中的习惯法——一种真实而有力的存在》,《中外法学》2005年第1期。
9.《作为间接法源的习惯法——刑法视域中习惯法立法机能之开辟》,《现代法学》2004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
10.《刑事制定法视域中的习惯法——一种被压制的知识形态》,《法商研究》2004年第6期。
11.《作为超法规责任阻却事由的习惯法——刑法视域下习惯法“违法性”判断机能之开辟》,《法律科学》2005年第6期。
12.《合流与分化——民、刑领域习惯法演进的比较观察》,《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4期。
13.《重拾一种被放逐的知识传统——刑法视域中“习惯法”的初步考察》,《刑事法评论》第1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习惯法的刑事司法适用:举证与审查》,《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关于刑法方法论的研究论文:(2002—2010)
15.《刑法解释的另一种路径:以“合类型性”为中心》,《中国法学》2010年第5期。
16.《刑法视域中“类型化”方法的初步考察》,《中外法学》2002年第4期。
17.《再论刑法上之“类型化”思维——一种基于方法论的扩展性思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6期。
18.《刑法上之“类推禁止”如何可能?——一个方法论上的悬疑》,《中外法学》2006年第4期。
19.《刑法规范的形成机理:以“类型”建构为观察视角》,《法商研究》2010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6期全文摘引。
20.《刑法学上“类型观”的生成与展开:以构成要件理论的发展为脉络》,《复旦学报》2010年第5期。
21.《“类型”作为刑法上之独立思维形式——兼及概念思维的反思与定位》,载《刑事法评论》第26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2.《刑法体系化的三种思路——兼论“类型”的体系形成功能》,载《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23.《刑法视域中“理性预期”的初步考察》,《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4.《自然犯、法定犯分类的理论反思——以正当性为基点的考察》,《法学评论》2002年第6 期。
其他论文:(2000—2010)
25.《事后承诺与阻却犯罪成立》,《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第4期。
26.《理性思辨、实证考察与举证分配——死刑遏制力的疑问及其澄清》,《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秋季卷。
27.《法治国视野中的卧底侦查》,《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2期。
28.《系统论视野中的有组织犯罪》,《现代法学》2000年第2期。
29.《刑罚正当根据论》,《中国监狱学刊》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1年第8期全文转载。
30.《犯罪论结构的另一种叙事——消极性构成要件理论研究》,《刑事法评论》第13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1.《黑客现象及其法文化意蕴》,载《学术交流》200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
32.《再析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
33.《期待可能性的理论根基》,载《学术研究》2000年第12期。
学术荣誉:
1.2007年,入选上海市首届“晨光计划”,获“晨光学者”荣誉称号。
2.2006年,《当代刑法实践中的习惯法——一种真实而有力的存在》,原载《中外法学》2005年第1期。本文获第八界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3.2007年,《刑法视域中“习惯法”的初步考察》,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4.2007年,论文《刑法视域中“类型化”方法的初步考察》,获《中外法学》杂志(2000—2007)“优秀论文奖”。
5. 2003年,论文《刑罚正当根据论》,原载《中国监狱学刊》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1年第8期全文转载,获第六届广东省公安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