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振锋:均衡与共赢:北京人口难题的破局之道
发布日期:2011-01-21 来源:《法制日报》2011年1月19日第7版  作者:佚名

车辆多使首都变“首堵”,人口多使城市不堪重负。正是在此背景之下,继去年年底出台严厉的治堵措施之后,16日开幕的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交会议审议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又提出了“今后5年,北京要遏制人口无序过快增长,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多元和谐、分布合理、管理严格、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功能相适应的人口发展格局”的新举措。
这是一个直面艰难问题的举措,但也许还是一个执行艰难的举措。因为,在一个人口流动成为重要权利,法治、人权、公平、包容与开放成为重要诉求的时代,这样的举措也很可能会面临不小的困难。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经济发展速度和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2009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11865.9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到68788元,超过1万美元,在中国大陆仅次于上海市。按照世界银行划分的标准,已属中等富裕程度的城市。但这样的成就绝不仅仅是在册的1246万户籍人口做出的,它还凝聚了将近800万的“流动人口”的心血、智慧与汗水,以及首都周边省份、西部能源省份、南部水源省份等全国各地为北京的发展所作出的包括人才和资源转移在内的种种贡献与牺牲。因此,作为首都的北京,绝不仅仅是北京人的,更是全部中国人的。而事实上,多年以来,实际上已成为“移民城市”的北京,也一直以包容、开放和平等的形象释放着无比的魅力,成就了无数北漂者、创业者甚至“蚁族”的梦想。他们在这里奋斗,在这里奉献,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北京。“北京欢迎你,”不仅仅是口号,更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激情!
然而,同样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人口规模。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北京市常住人口从1948年的203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972万。虽然人口增长为北京带来了人才、技术和劳动力,成为北京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之一。但爆炸的人口也的确给北京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北京环境资源的承载极限。在北京98%的能源均为外来输入的情况下,水、电、热、煤均已成为严重问题。比如,按照近年来北京平均54.3万的人口膨胀趋势,南水北调为北京增加的水量,会被庞大的人口数量吞噬。因此,北京“人口爆炸危机”,人口“浮肿虚胖”成为北京面临的重大考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多方调研与征集意见,在十二五期间采取种种措施调整北京的人口规模与结构,自然是一个虽然棘手但却不得不为的选择。如果放任人口的无序增长,最后必然超越环境资源和能源的极限,甚至导致经济停滞、城市瘫痪,外来人员机会更少,本地人口也会觉得北京越来越不“宜居”。最后甚至导致政治问题,法治、平等和人权也无从谈起。在情况已经相当紧迫的情况下,北京市自然有权通过人大来编制相应的发展规划甚至通过地方立法来采取措施调整人口的结构和规模,而且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北京的发展必须依靠人,发展也是为了人。而且,这个“人”绝不仅仅是“北京人”。作为首都,北京象征的是全部中国,以及她的历史和文明。北京有吸引力和魅力才是正常的。因此,在促进北京的可持续发展与尽可能地保持她的开放、文明、法治、包容和平等之间,如何尽可能地保持平衡,考验的绝不仅仅是北京市领导者的智慧,更是整个中国的智慧。时至今日,北京的人口与资源问题,很可能已经成为大国手才能下赢的棋局。
但是,这个大棋局虽然破局很难,却也并非毫无端倪。为什么北京有吸引力?除了她作为首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所承载的政治文化意象之外,更重要的是这里是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军事等等各个领域的中心。归根结底,是因为这里有资源,这里有利益,这里有机会!三教九流,五花八门,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天地。
所以,北京的人口规模和结构的调整不能仅仅是对“外地人”关上门,而是要为他们打开更大的、更多的机会之门。正如北京正在从中心城区向周边地区转移社会优质资源一样,北京也要向全国其他地方转移一部分经济、医疗、教育等优质资源。一方面要让北京变“小”,首都功能定位清晰,该收的收,这样北京就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另一方面也要让北京变“大”,该放的放,近则整合京津冀,远则辐射大中华,更可以放眼世界找资源。世界上人口与资源紧缺的城市不仅仅是北京,日本东京也一样,而所谓国际大都市,在某种意义上不就是指可以从全世界汲取资源的城市?在国内,通过北京的优势资源的转移带动各地均衡发展,在让北京人口相对“变小”的同时让京外的“机会”变大,实现共赢;在国外,也完全可以通过与亚非拉美等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地区的合作实现共同腾飞。从长远来看,虽然目前通过“户籍”等方式调整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先手”十分必要;但通过给京外更多的机会,实现全国尽可能的均衡发展与共赢,甚至国际的合作共赢的“后棋”,才是根本。
果如此,北京在调整人口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就能够有足够的心胸和气度,真诚地对全国和全世界人民说“北京欢迎你!”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